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海

兵器军事知识专贴-武直十高清大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6338

帖子

4860

积分

游客

积分
4860
发表于 2007-11-3 14: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到现在米卡也没有来坴
把你口袋里的钞票放我口袋,把我脑袋里的观念放你脑袋!骚扰电话:139-076-265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5928

积分

游客

积分
5928
发表于 2007-11-3 14: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估计下海炒股去了。。
不要以为车技高明就可以决定一切..就算是舒马赫..也在1999年的银石赛道撞断了腿.. 不要以为车辆很坚固..就算是奔驰..也未能在撞柱的时候保住英格兰玫瑰的性命.. 不要以为好运会永远同在..就算是受到上帝的垂青..他老人家也会有打盹的时候.. 所以..请谨慎驾驶..为了爱着你以及你爱着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7-11-19 11: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EP-3谍机机长自述降海南过程!


香港《商报》文章:就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想出书披露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之际,美国海军迫降海南省陵水机场的EP-3E侦察机机长、海军上尉沙恩·奥斯本(Shane Os-born)日前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透露了美军飞机擅自闯入中国陵水军用机场一些鲜为人知的经过。本报节选部分内容。

  2001年4月1日,美军EP-3E侦察机与中国歼八战机在中国海域上空踫撞后,歼八迅速坠落,EP-3E也受到重创急速下坠。我透过播音系统呼叫 “启动紧急摧毁计划,准备迫降。”并准备让全体机员跳伞。

  撞机后启动摧毁计划

  机舱内乱成一团,操作员与技术员各自忙著收拾自己的机密资料,然后由约翰?科默福德中尉收集起来放进机密盒。约翰也负责消除所有的机密数字资讯,然后他会依照迫降程序,用消防斧砸毁所有电脑。程序表最后一项是把机密资料盒和砸毁的电脑从右方舱门丢出去。侦察机已经飞到外海,机密盒丢出去后会沉到海中,所有书写的机密资料都会很快溶解。

  此时飞机在踫撞后急速下坠时,并可能失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我要趁早让机员脱身,然后自己撞毁飞机。但我知道,唯一生还的希望是找个机场降落,不管在哪个机场。紧急摧毁计划已经启动,我们毕竟不是处在战争状态,如果能够拯救这架飞机与机员,何必白白送死。

  无法与陵水取得联系

  我用播音系统呼叫 “雷吉娜,给我一个方位,我需要一个可以立即降落的方位。”雷吉娜回答 “大约在290度”。我们在下坠回升后的方向大约是往西的270度,只要把机头转向约20度,就是朝中国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前进。

  “陵水,陵水”,我用国际紧急频率呼叫 “KR-919紧急呼救,这是一架严重受损的飞机,大约在海南岛东南方70海里处,请允许紧急降落。”在引擎轰隆声及强烈气流形成的噪音中,我听不到回答。我再次呼叫,还是听不到回答。

  多个电脑丢入公海

  当时后舱乱成一团,我对杰井里大喊 “你来掌控”。然后我起身准备穿上跳伞装备,我已经下令大家准备跳伞,如果我自己不穿降落伞,会影响机员的心理。

  我跟杰井里换回位置,戴上耳机,接手掌控操纵杆。帕特里克透过紧急频率直接呼叫陵水机场。我感受到机身的压力改变,知道约翰已经打开右方舱门丢弃机密资料。

  海南岛中央有座山,在这个高度与距离应该已经可以看到,但是雾太浓,能见度不足。我大声问 “雷吉娜,机场在哪里?”雷吉娜回答,“保持290度,直到看见机场为止。”

  约翰后来说,他将黑色扁平的电脑一个个丢到强风中,它们如枯叶般被吹走,落入公海。“紧急销毁”清单中的项目已全部处理完毕。我通知帕特里克说 “进入状况五。我们准备降落。”

  雾中摸索闯入海南

  最后,海南岛上青色山脊出现在前方一片浓雾中。当时,我负责驾驶飞机,帕特里克打开无线电。他以缓慢清楚声音说了两次 “陵水。KR-919要求紧急降落。我们是一架严重受损飞机,地点在海南南方约5英里(8公里)。我们必须紧急降落。”对方没回答。在找到陵水机场的位置前,我们还须盘旋一阵。很不幸,我们未携带该机场详尽的进场图表,否则应可查出降落方向、跑道长度、塔台通讯频率及他们的航行辅助设备等资料。我们通常会携带这个区域内各大机场进场图表。

   凭经验盲降歼八跑道

  在我们缓慢盘旋几分钟后,我喊道 “陵水。我看到机场了。”当我们以大约700英尺(210米)高度飞越机场时,跑道上没有飞机和车辆,空中也没有战机。我看见右方一排露天式机窝,每个机窝内都停有一架歼八战机。   由于机首破损,起落架放下的声音比平常要大。从撞机那刻开始,一直存在我心中的那股恐惧感终于解脱了。我了解到,我们可以存活了。我喊道 “现在,我们有3个起落架放下并锁定。”“没错,”军士长说,即使在一片气流嘈杂声中,他的声音也明显含有一股解脱感觉。

  因为无法与塔台通话,我无从得知风速,跑道两旁也没有指示牌显示跑道长度。不过,既然是歼八基地,应该长得够我们下降。我准备以类似雄猫式战机降落在航空母舰甲板上的方式降落。

  宽广的混凝土跑道就在我们下方,我把操纵杆慢慢往后拉,速度降低。这架大飞机轻轻地落地,漂亮的降落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起落架踫触到地面。听到后方组员发出尖叫声与欢呼声,一个念头却让我悚然一惊 我们虽然还活著,但如今人在中国。

  被AK47武装士兵包围

  我轻踩制动器,放缓飞机速度,跑道很颠簸。左前方,两辆满载解放军的绿色军用卡车,驶过塔台。我跟帕特里克与麦洛斯说 “看来他们已在等我们。”

  我们快到跑道尽头时,一名穿短袖的地勤人员,走过来挥手示意要我们滑行。他挥动右臂,要我们向左滑行到停机坪,卡车这时已开到前方,士兵纷纷跳下来。大约三分之一携带著AK47冲锋枪。我听从了命令。

  我问约翰 “舱内一切没问题了吗?”他立即回答 “还没有;给我一分钟。”  在执行紧急摧毁计划时,无线电联系必须在“零”状态,后舱的人需要几分钟启动这个设备。我完成转向动作。中国军官举手示意,要我们停在卡车旁边。我不断点头表示我懂并愿意合作,并启动制动装置停机。军官要我们关掉引擎,军队也包围了飞机。   落机前与司令部取得联系。

  约翰知道此刻时间分秒必争,而我却需要尽量在不惹怒对方的情况下拖延时间。我用无线电话说 “陵水,陵水,这是KR-919。我们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让引擎冷却。”这只是拖延时间的借口,我希望他们会相信。尽量拖,我跟自己说。我们必须向太平洋美军司令部报告我们的遭遇,让指挥部得到第一手信息。

  此时,中国军官变得异常坚决,他指著引擎,手划过脖子。我明白已不能拿手下机组人员的生命跟这些拿AK47的人开玩笑。麦洛斯把引擎动力杆拉下,关掉油门。四号螺旋桨停止转动后,中国军官似乎松了一口气。   解放军问询是否就医

  “麦洛斯,情报送好了没有?”

  “好了。”口气有些无可奈何,“可是指挥部他们要我们再拖个几分钟。”

  引擎关掉后,我走向机尾。舱内到处都是碎玻璃与毁掉的电信器材。下面一群穿军便服的军人看著我,其中一人是译员,英语不甚流利。他说 “不要在飞机内走动。”一面说,一面看著我身后的机员,“有没有人需要就医?”我摇摇头 “我们没事。”

  我的机员仍在舱内通讯设备前忙著。译员又说 “不要再动设备。”另一名机员跑过门口,他又命令 “不准在舱内跑动。”这次声音严厉许多。

  一个中国军官说了一些话,译员说 “你们有没有带武器?武器要交出来。”

  我不断摇头说我们没有武器。

  个别机员被吓坏了

  中国军官不断用手提电话与上级联系。军官命令说 “你下来。”我摇头说 “我们不希望下飞机。可以借用电话吗?”军官回答 “办不到。”

  我看见更多的武装士兵在机翼与机尾之间整队。我们已经完成紧急破坏计划,可以离开了。跑道上的人个个都有武器,我们没有,如果他们要向我们动武或无礼,他们完全办得到。我跟约翰说 “该下机了。”机员鱼贯下来,有些机员显然被这样的阵势吓坏了。

  中国军官要上飞机。我对他说 “你不能上去,它是美国财产。”译员点头说 “好,我们暂时不会上去,会替你们看守。”

  我问 “我可不可以把飞机门锁起来?”解放军的回答十分坚决:“不可以。”

  美军大兵睡进歼八基地

  我们谈话之际,一辆中型褐色巴士驶来,对方要我们上车。译员指示把两箱瓶装矿泉水和宝岛牌香烟分发给我们。
  我问 “我们要到哪儿去?”译员说,“休息。”我往窗外望去,前面有歼八战斗机的尾翼从隆起的机窝掩体中伸出,我知这便是拦截我的两架歼八战斗机的基地。

  吃过饭后,译员说 “把机上所有人名字写下。”此时,两位尉级军官走过来,并自我介绍是我们新的“正式”译员。其中一位年轻军官说 “我是董林(音)少尉。”另一位说 “要带你们去午睡。”

  我们走出餐厅。我最后离开,因为要清点经过我的每个人。营房就在不远处,是栋两层楼建筑。我们被带到二楼。就寝时,我浑身疲累但无法入睡,撞机过程的惊悚历历在目。等到我驱走这些景像时,我又为不能预知下一步可能发生之事而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40

帖子

6226

积分

游客

积分
6226
发表于 2007-11-19 12: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活该它最后被拆卸成M多块运回美国,相信擅长学习的中国军队会得到宝贵一手资料,唯一遗憾的是飞行员王伟最终没能找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7-11-20 21: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Will you join the US Army? —— 看完之后我想说:Why not?
Will you join the US Army?

到纽约一个月了,一切都好—— 除了没有挣钱。天天在家做饭看书也还是有点令人沮丧,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都市。似乎随时都在刷卡、随处都是消费、随便就可以hign…… 但是没有工作的话,就像没有胸部一样无法挺好的做人。于是仔细端详了一下天天都可以看到的地铁里的广告,那两幅征兵的尤其醒目——"We don't accept applications, only commitments. US Marine." 两个酷到毙的士兵用坚毅而挑逗的眼光看着你—— 跟电影里的一样,充满阳刚的诱惑。

早就听说美军的待遇不错,工资不低还有很多津贴,还可以帮你付学费。想想MBA 每年3 、4万的学费还没着落,干脆去当兵看看让美国政府帮忙付学费如何?于是登陆到 millitary.com 去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填表,申请了海军陆战队(marine)、陆军( Army)和陆军预备役( Army Reserve),很快收到了一堆email 的资料介绍参军的手续和好处。也没怎么仔细看,后来跟老婆商量了一下也觉得这事不太靠谱就算了—— 快30岁的人了去当兵,还拖家带口的,不太现实。

2周后接到亚历山大军士的电话时我正穿着围裙在做饭,炉子上烧着白菜汤,电视里演着脱口秀,手忙脚乱的把电话夹在脖子上之后听到一段话惊得够呛 "I am Seargent Alexander, the US army recruiter. You showed interest to join the army, right? Let's arrange some time to have an interview." 我心想这下可惹麻烦了,找个什么借口推托呢?" 我是愿意啊,就是我太太有点不同意。"" 那就叫你太太一起来吧。"完了,这下要不去该不会给我制个欺军之罪吧!好处没捞着,别把官司惹上了,那就去看看再说吧。

约好了星期六下午一点,准时到了queens center mall 旁边的"Army Strong" 陆军征兵办公室,一个小小的临街的套间,不太显眼,远看就像一个普通的干洗店。给我打电话的亚历山大军士迈着强壮而热情的步伐过来开了门。他是个年轻的黑人,来自民风纯朴的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高中毕业参军,目前已从军七年,在德国、韩国和美国国内的几个军事基地呆过,现在干这个征兵买马的工作颇不得意,不太喜欢办公室的 paper work。一番详细的基本情况询问之后,亚历山大军士开始向我销售这个工作了,这个过程是标准的销售代表工作 -详细的介绍产品、了解客户需求对症下药、介绍目前的促销活动、催促顾客尽快决定、条件有得商量。通常的加入陆军可以得到的好处有:

- 3-4 万的基本年薪;

- 每年4500 的培训基金;

- 最多可申请72000 的学费补助(退役后读书,读大学、研究生直到博士都可以);

- 40000 块的加入奖金(只要顺利参军就一次性给,但是要缴税);

- 绿卡居民提前加入美国籍;

-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工作并提供训练(亚历山大军士问我希望做什么工作,我说" 有没有与sales & Marketing 相关的" ,他想了很久,说" 那就比如我现在这个工作,我就在向你销售美国军队,哈哈!" 对啊,还不止,墙上贴的这些征兵海报咱们也可以参与设计嘛);

- 医疗及牙医保险(甚至包括配偶的,我老婆一直在说等我找到工作有牙医保险了就去弄个烤瓷);

- 每年30 天的带薪假期(那可真是假期,不用考虑email );

- 免费的全球旅行(当然,也包括伊拉克);

- 介绍朋友进来参军的额外奖励(这招广泛用于社会服务业各个领域);

亚历山大军士是一个称职的销售代表,还体现在他说完这些之后自己掏钱到隔壁dunkin donuts 去给我们买了两杯咖啡,然后我坐在他的电脑前进行了一次半小时测验,就像GMAT 一样,考了vacabulary, mathematics, logic, sentence comprehension 。31分及格,我得了 47,其中数学是满分,但是词汇 18个只答对 7个- 基本上都是蒙的。此时亚历山大军士已经非常兴奋了,就像一个销售代表看到了顾客的存折上的余额。需要做决定了!最后的销售对话开始(A: Alexander, B: me) :

A: Bo, 现在你对加入美军的意愿是多少? 1最少, 10最多。

B: 我想, 7吧。

A: 那我如果告诉你下面这些之后会是变成多少?

基于我的情况,额外的好处包括:

- 驻地附近免费的房子(结婚了的话是house 不是宿舍,不跟别人share )以及家庭原住址的租房补贴(只要你没有买房,不管你租房实际花了多少钱,一律给1 万7 、8 );

- 如果跟老婆分居还有分局补贴(这一条,在中国参军不仅要是未婚,还不能在驻地谈恋爱;劳燕分飞除了探亲假之外就是军嫂的奉献);

- 如果派驻海外一年以上,可以搬家到当地,用军舰运送你的家具、汽车过来;

- 小孩出生、幼儿园不要钱;

……

B: 现在是 9.

A: 那怎么才能让你达到 10呢?

B: 我们中国人比较中庸,一般不会选择很极端的分数, 9分就是很愿意了。

A: oh yeah!

为了避免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作出冲动的决定,唱白脸的我老婆终于上场了,我们一起用一些苍白的理由逃了出来,离开之前我答应亚历山大军士跟他保持联系并尽快作出决定(因为有些促销活动是有期限的)。

回家后仔细看了看从征兵办拿来的宣传单页,想找找看有什么工作可以适合。还真打开了眼界,包括战斗职位(combat job )和非战斗职位(supporting job )在内共有150 个,粗筛一下在supporting job里面我想干或者说可以干的有;

- Attack Helicopter Repairer (攻击直升机维修员);

- Electrical System Repairer ( 电力系统维修员);

- Animal Care Specialist (动物管理专家,军犬?军鸽?);

- Cable System Installer/ Maintainer (军中网管,这个靠谱);

- Electric Bass Guitar Player (电贝司手,这个咱初中时弹过,训练一下还凑合);

- Food service operations ( 炊事班吧,这个对将来开餐馆有帮助);

- Multimedia Illustrator (多媒体演示员,培训武器知识还是演习PPT? 这个咱们都熟);

- ……

我老婆说最有可能分配给我的工作就是修电脑,又安全又有技术含量,以后找工作也容易。其实我更想去修直升机,你看,以后大家有钱了都不买车买直升机了,这修机行的生意就俏了不是?

说回来,这到底要不要加入美军还很难决定。好处很明显,除了经济上的那些捷径,提高身体素质、锻炼意志、体验别样生活、获得额外的工作技能都是吸引我做决定的因素。但是以我这个高龄(亚历山大军士说过没问题,最高年龄限制是 41岁)能通过最开始 9周的魔鬼训练吗?会被老兵欺负成什么样子?要真被派到伊拉克了怎么办?刚跟老婆团聚又要分开吗? 天气越来越冷了,下周再去找亚历山大聊聊,先找他送双军靴给我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83
发表于 2007-11-20 21: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军队大幅提高基层军官津贴标准和享受范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13:55 解放军报



资料图:中国装甲部队士兵雪地作战训练
  向一线倾斜,向基层干部聚焦。近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总后联合下发通知,大幅提高基层军官岗位津贴标准并扩大享受范围,建立建制旅团级单位领导职务军官岗位津贴制度,调整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制度。这是继去年全军工资制度调整改革后,军委、总部送给广大基层干部的又一份厚礼,是关心基层、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调整基层军官岗位津贴标准和享受范围。为激励基层军官安心基层建功立业,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排职、连职军官在现行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分别提高140%和150%。同时,对营职军官享受标准作了相应调整,并将在建制营或相当建制营的分队未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军官纳入享受范围,使基层军官岗位津贴标准和享受范围更加符合部队实际。

  建立建制旅团级单位领导职务军官岗位津贴制度。为加强一线指挥部建设,提高基层建设质量,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建立建制旅团级单位领导职务军官岗位津贴制度,对享受对象和津贴标准作了明确。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增强旅团军官的事业心责任感。

  调整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制度。为解决无工作随军家属生活困难,促进基层干部队伍稳定,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确定的原则,参照全国省会城市失业保险金水平,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调整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相应调整这部分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另外,考虑到随军遗孀和1955年前后复员女同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她们的生活补助费标准也作了相应调整。(钟甘、赛宗宝)
[fly]那一天,闭目在经阁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7-11-22 16: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真正的空空导弹 作者:张立德 认识真正的空空导弹——近距篇

空空导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武器。然而近几次局部战争的空战往往是一边倒的情况,大规模空空导弹的“对决”并没有出现。一些大型的军火巨头以及军方基于商业利益和军事机密的考虑,往往有意或无意间夸大导弹的性能,或以不完整的信息来混淆大众对于导弹的评价。事实上,空空导弹在实际使用中远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下面几期我们将分几期介绍分析近距红外空空导弹到中距雷达空空导弹的能力与局限性,让读者认识真正的空空导弹……

进入正题之前
本文在讨论空空导弹之前,要使用到所谓的“攻击包线”的概念。因此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本文,我们有必要对“攻击包线”有所了解。
空空导弹的性能表现,并不是飞行员叩动扳机就可以百发百中的。实际上,随著操作条件的不同,空空导弹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影响空空导弹性能的“条件” 就包括发现目标的距离:例如飞行员目视、光学系统或雷达侦测与截获目标的距离,也包括导弹导引头截获目标的距离,还有作战空域与接战态势影响下允许发射导弹的环境,如相对速度和操作高度等;最后还包括载机从哪个方向发动攻击:比如是从目标的前半球还是后半球发射导弹,还是从目标侧方开始攻击;
上面所说的仅仅是载机的情况,发射导弹还要看目标的具体情况。如飞行高度,速度、几何尺寸、雷达截面积、发动机类型/数量(单发动机或双发动机),发动机工作状态(如开启后燃器或最大军推等)、及喷嘴与排气温度等。
现在是不是有些读者头都有些大了?没关系,“攻击包线”就是为了便于在这些复杂的变数中,迅速、直觉的理解导弹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的一种图像化工具。
攻击包线是一个中心原点,外边被封闭曲线所包围。特别要注意的是,中心原点代表的是空空导弹所要攻击的目标机,而不是发射导弹的载机。外围曲线分别代表空对空导弹在目标机不同相对位置时的最大与最小可用射程,而曲线所包围的区域则代表载机只要于此区域内发射导弹,就有机会命中并毁伤目标,换句话说,“攻击包线”实际是包括一个导弹的杀伤区和发射区。其中杀伤区指的是导弹弹头对目标具毁伤作用的能量散布区域:但发射区要比杀伤区重要,只有在发射区内发射,导弹才有机会接近目标到杀伤区内,先要满足发射区的条件以后,杀伤区才有成立的可能。
而且“攻击包线”表现的只是导弹杀伤目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在包线内发射导弹只表示有命中目标的可能,但不保证杀伤概率:不过若在包线以外发射导弹,则肯定没有命中的可能。
图l就是典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水平面攻击包线。从图上可以看到目标周围深色的区域就是导弹的杀伤区;而目标两侧的浅色区域则是导弹机动性限制区和引信性能限制区。此外,目标前方的扇形浅色区域是导弹导引头的探测盲区。我们的讨论,就从这张图开始。

红外导引头的特性
红外近距空空导弹的攻击主要依靠红外导引头的制导。从图1上可以看出,红外导弹的杀伤区域集中在目标机的两侧和尾部,而这个范围的大小,和红外导引头的作用距离有直接的关系。
从原理上来讲,红外导引头是透过探测目标发动机喷管、尾焰及蒙皮气动加热的红外辐射,来获取导引信息。其作用距离除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及辐射光谱特性有关外,也与导引头的灵敏度及外在环境的气象条件有关。而其中影响红外导引头作用距离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发动机尾管(喷嘴)排气温度和排气离开尾管后所形成的尾焰。其中发动机尾管的影响又比尾焰明显。
之所以有这一结论,是因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尾管不但辐射的红外线强度较高,而且高温持续时间也较长:而在开加力的状态下,发动机的尾焰长度可达200米,但实际上30米后的尾焰温度就降到了100摄氏度,因此造成强烈红外辐射的部分仅有10到20米左右。尾焰相较下则可以很容易的加以冷却,只要降低推力或是引入冷空气,即可降低发动机排气温度,进而使排出的尾焰温度迅速降低。
一般来说,红外线导引头的探测距离大概与目标发动机的尾喷管的温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尾喷管的温度如果提高两倍,导引头的探测距离就会提高四倍。典型的涡喷发动机当处于最大加力推力的时候,红外导引头的探测距离是发动机巡航状态下的5倍;而对涡扇发动机而言,这种差距甚至会达到10倍。由此来看,喷气战斗机尾部被敌人咬住是以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为了在近距格斗空战中生存下来,战机的机动能力不断增强,再想咬住敌机的尾巴进行攻击已经是越来越难了。因此现在的近距红外空空导弹往往强调“全向攻击”,特别是迎头攻击。这时导引头的探测距离将会大大缩小,有效距离还不如正后方的20%。现有以锑化铟为主体的3到5微米波长的红外导引头还会因为红外辐射强度过低而在目标正前方形成限制区,红外导弹在这个区域内根本无法捕捉目标。不过现在的新型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也在更改导引头的覆盖波段,捕捉目标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发射前后有讲究
有人把空中格斗比作“电话亭里的搏杀”,这确实道出了近距空中作战的凶险。就是在这电光石火之间,发射空空导弹前后仍然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
首先导弹需要有一个准备的时间,包括导引头的准备时间,导弹发动机点火到实际射出的时间以及导引头捕获目标所需的时间。导引头的准备时间首先要启动弹上的陀螺转子,这基本上需要2-3秒的时间;然后要把导引头红外制导装置的温度降低,这还需要2-3秒时间。不过有经验的飞行员往往会在接战之前实现启动导引头,因此这就剩下了导引头捕获目标的时间和发动机点火到射出的时间,这大约要1-2秒的时间。这样综合算起来导弹的准备时间有可能在2-4秒左右。
其次,导弹射出以后并不是立即飞向目标。典型的第三代近距空空导弹,例如AIM-9L,在发射以后尽管导引头已经捕获目标,但是仍然属于无控飞行,导引头没有输出任何信号,导弹仅是沿着发射的方向前进。同时,AIM-9L的翼面必须在有了一定速度后才能发挥作用,把导弹引入稳定的制导弹道。读者可能都会知道,这个过程肯定应该是越短越好,否则就会贻误战机。但是对于是用常规气动力翼面的导弹来说,这个过渡的阶段可能会长达400多米。而采用抛离——点火发射方式的导弹,这个阶段比直接从滑轨上点火的导弹还要长。为了缩短这个过程,新一代的空空导弹往往使用矢量推力系统,直接靠改变推力方向来控制导弹。理论上只要导弹发动机一点火,导弹就可以立即向目标冲过去。但是矢量推力会造成推力损失,会缩短射程,因此新一代的导弹在使用矢量推力时并没有放弃传统的翼面,这样可以发动机失去推力后,仍可以保持一定的控制力。
最后,则是导弹导引头的跟踪性能。空空导弹能够在自身高速运动的情况下追踪另一个运动目标,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导弹导引头实际是安装在导弹顶端的附有陀螺的“万向架”上,一旦导引头“看见”目标,弹载计算机就会产生控制信号,驱动马达带动导引头改变方向,持续跟踪目标。导引头“看见”目标的能力取决于两个指标:“瞬间视野”“视野”和“导引头角速度”。导弹的瞬间视野越大,则看到的空间越大,捕捉到目标的几率也就越高,不用大幅度地转动导引头进行跟踪。但是缺点是背景噪音过多,因此红外空空导弹的瞬间视野都限制在1.5到4度左右。
而“视野”则是导引头在万向架上的活动范围。刚才我们说到,导弹在发射后,还要飞行一段才开始向目标进攻。尽管导弹的导引头已经指向目标,但在飞行中会出现前进轴向与导引头指向的夹角,一旦在无控飞行中这个夹角超过导引头的视野,导弹就会失去目标。
所谓的“导引头角速度”则是万向架驱动导引头跟踪目标的速度。说白了这和京剧花旦练眼神是一样的。导引头的“眼神快”,就能够在适应双方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巨大的角速度变化,否则红外导引头就能会跟不上目标而导致失去目标。尤其在近距导弹发动迎头攻击时,角速度快的优势就会很明显。第一代红外导弹的角速度仅有10到12度/秒,到了AIM-9M就达到了30度/秒,新研制的IRIS-T导弹甚至高达100度/秒。
从上面可以看出,红外导弹发射后是否能够跟踪上目标,并不是“板上钉钉”,导弹可能在刚刚发射后就可能失去目标。即使它能跟住目标,就能保证最后打下敌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7-11-22 16: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G值的奥妙

很多读者已经注意到了,现在很多空空导弹在宣传自己的时候,都愿意夸耀自己的机动性,也就是导弹的“G值”——导弹改变速度方向的能力。

导弹的“G值”要视导弹本身的速度、转弯率、控制方式和结构强度而定。现在的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动辄在30G左右,有的新开发的型号可以达到50甚至 70G.。而相比之下,战斗机的飞行员所能够承受的极限加速度仅有9个G,飞机所能承受的加速度也比这高不到哪去。似乎在近距空空导弹和战机的较量中,后者只能是一败涂地,而且30G应该已经足够了,有必要达到70个G吗?这似乎有些说不通。

上面我们所说的G值实际是一种“可用G值”,是导弹本身的极限机动性,然而在近距离空战中,“需用G值”更有意义。这个概念是指在当前的战术态势下,导弹要做出多大的机动才能够追上目标。现在问题又来了,难道30G的导弹还追不上战斗机吗?

与导弹攻击平面目标不同,近距空战双方是在三维战场中进行剧烈的机动。近距离空战最忌讳被别人咬住尾巴,这比仅仅是因为前面所说红外导引头对发动机的尾喷管最敏感,还有一个原因是从敌机的后半球发动攻击,导弹和目标的相对速度较小,所需要的G值比较小;反之,现在都强调迎头攻击,相对速度非常大,所以需要的G值都相当大。此外,导弹的速度越高,与目标的距离越小,则需要的G值也越大。有资料曾经计算过,在迎头进行攻击,载机与目标在800米,导弹速度为2 马赫,目标速度为1.5马赫的时候,导弹的“需用G值”可以达到40-50个G左右,这已经超过了某些第三代导弹的“可用G值”,再加上本来迎头攻击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就大为降低,因此目标躲过导弹的攻击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在图一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目标的两侧还有“导弹机动性限制区”,这也和导弹的G值有一定关系。导弹进攻的方向都会与目标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越大,导弹拦截目标所需要的G值也越大。而在目标正侧方的时候,这个夹角达到了最大的90度(?),加上距离在迅速的缩短。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近距空空导弹在向目标侧面进行攻击,所需的G值也很容易超过现有导弹的机动能力。因此尽管典型的第三代近距空空导弹机动能力已经达到了30个G,但是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这远远不够。即使是新研制的具备矢量推力的、机动能力达到了70G的新型空空导弹,也只能说是提高了命中的概率。

最后,导引头跟踪上了目标,导弹历尽剧烈的机动也追上了目标,也并不意味着能够把敌机击落。因为空空导弹一般不是直接命中目标,而是在接近目标的时候依靠激光或者红外近炸引信引爆弹头,通过破片或者连续杆战斗部摧毁目标。而导弹从侧方接近目标时,由于两者的相对速度较小,与目标交会时条件变化很大,引信甚至会受到干扰,弹头起爆后未必形成有效的杀伤区,目标也会逃过致命的一击。

在复杂的空战背景下,近距空空导弹绝不是“指哪打哪”。而到了下期,我们将会认识一下真实的中距导弹。




认识真正的空空导弹——中距篇

同上期的《近距篇》一样,本文还得要从中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水平攻击包线看起。中距空空导弹对“理想的”非机动目标的攻击包线呈现前宽后窄的鱼鳞形。最外侧的边界代表导弹在这个区域内,可能成功进行制导并接近目标到弹头杀伤范围内。这个边界反映了导弹的推进系统、制导系统、控制系统以及载机速度、目标速度与导弹发射时的进入角等因素。

可以看到,从目标的前半球发动攻击与后半球发动攻击时,最大射程会有极大的差别。前、后半球的最大动力射程在高空时最多可相差5倍以上,且随著目标速度的增大,这个差距还会扩大。如果碰到能以1.5马赫超音速持续飞行的目标,则多数中距空空弹对其后半球没办法攻击。所以才有话说:清除尾方威胁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加速到1.4马赫以上!这也是美军第四代战机要求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原因之一。两侧与后方的引信性能限制区在前文已经详细说明了原因。

在中距空空弹的水平攻击包线两侧,还存在一个因多普勒侦测盲区而造成的限制区域,这个区域大致与引信限制区重叠。由于现代战机都具有雷达告警装置,一旦发现自己被对方锁定,就会做出例如滚转的机动,来使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无法“持续”地追踪,使火控系统无法发射导弹:或使制导中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因突然失去目标信号而脱锁;又或者使火控雷达无法为处于中途制导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稳定地”提供目标信息等。

但如果把雷达从脉冲多普勒模式转为脉冲模式,雷达不会因为目标的侧转机动而失去追踪,但脉冲模式没有俯视能力,因此只能用于平射或仰射高于载机高度的目标。所以这个限制区域又被称作“仰视(Look-Up)区”,意即载机在包线侧方的这2块区域,只能使用仰视脉冲模式才能发射导弹。

机动目标的攻击包线更能说明“滚转”等机动对中距弹的影响。如果目标向左转弯,对于雷达导引头来说,包线图将变得非常不对称。机身的顶部则变成“热边”而机腹则变成“冷边”。因为目标是从向左转弯,因此左边的发射距离要大于右边的发射距离。同时原来有的引信性能限制区域,已经和和脉冲多普勒限制区分开。由于目标作了连续的向左转弯动作,热边左侧的侦测盲区大大扩大。如果这时发射导弹,会大大增加丢失目标的可能性。

同时这张包线图也显示当以中距弹攻击这类机动目标时,透过仰射来减小侧转带来的影响对提高攻击成功率将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

对于中距空空导弹,距离是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如果飞不到目标那里,再好的导引头也是白搭。

对于中距空空弹的飞行距离来说,其发动机工作时飞行称为动力飞行段,又称主动段飞行:而发动机停止工作后的无动力飞行阶段,也称被动段飞行。即使发动机燃料耗尽,中距弹依然有很高的速度,导弹仍可依靠惯性继续飞行,导弹的气动力控制面仍然可以保持控制,虽然在被动段飞行,导弹仍然可以跟踪目标,但由于此时的推力为零,导弹速度只会越来越慢,杀伤概率将显著低于主动段,因此主动段飞行距离应越长越好。

中距弹的主动段飞行距离取决于导弹的质量、阻力及发动机推力与工作时间。发动机工作时间越长,推力越大,主动段飞行距离就越大。另外,导弹的飞行高度越高,空气阻力也越小,也可以增加主动段飞行距离。

从典型的三代中距弹来看,火箭发动机燃烧的时间一般来说都短于飞行时间,这意味着在弹道末段基本上都是处于无动力滑翔状。一旦要随目标进行机动,势必由于速度和能量的损失而无法击落目标。如果是针对战斗机这样的机动目标,那当然是尽可能让导弹在主动段接敌较为理想,而这就意味着要缩短发射距离。这也说明为什么有限的中距空空弹战例中,实际使用距离远小于导弹标称的距离。而如果是针对机动性能较差的轰炸机或者预警机,那么可利用发动机能量来延伸作战空域,即使末段处于无动力状态,也可能击落目标。如美军“不死鸟”导弹,对高空迎面接近的直线飞行目标拥有超过150公里的最大射程,但在同高度下对抗以6-7G 机动的目标时,射程就只剩37公里。但是“不死鸟”导弹主要用来攻击前苏联的Tu-95轰炸机,仍然有其特殊价值。

从根本上来讲,提高导弹的射程还是要靠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现在比较现实的方法有使用多脉冲火箭发动机或冲压发动机。

多脉冲火箭发动机实际是透过多次点火技术来多次产生推力。多次点火的时机要配合制导,根据需要或保持无动力的飞行,或再次点火进行飞行,最大程度上优化和延长主动段飞行距离。过去只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可实现多次点火,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通过在不同推进剂药柱问分段安装隔离层,或是分室安装,从而实现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在美国海军用以取代“不死鸟”导弹的AIM-155AAAM计划中,参与竞标的通用动力/西屋集团曾提出多脉冲式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能达到200- 360公里的动力射程。尽管该计划后来取消,但有消息认为雷西恩公司在AIM-120C5的改良中,就应用了某种多脉冲发动机技术。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冲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通过透过吸入空气中的氧来助燃,不像固体火箭一样自备氧化剂,因此在相同大小的弹体内可以装填更多的燃料,使发动机维持更长的燃烧时间,超过化学火箭的数倍以上,从而使导弹得到更高的主动段射程。而且冲压发动机的推力也可以向多脉冲火箭那样调节,问题则是进气效率和飞控问题。在中距导弹向中远距空空导弹发展的过程中,冲压发动机获得了相当的青睐

[ 本贴由 虎头蛇尾 于 07-12-19 20:57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7-11-22 16: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真正的空空导弹——中距篇2


跟随电波前进

除发动机外,中距导弹的导引头也是影响导弹性能的重要因素。现在中距空空弹的导引头现在主要可分为半主动雷达制导与主动雷达制导。

所谓“半主动雷达制导”是通过载机火控雷达照射目标的回波来得到制导信息。在目标雷达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载机火控雷达功率和天线面积的乘积值越高,探测的距离也就越远。这里还要有一些概念要说清楚。从机载雷达来说,它从侦测目标到建立起自动追踪的过程,称为“截获”;而从截获目标到驱动导弹导引头捕获、追踪目标的过程则被称为“锁定”。

也就是说,“纯粹”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须等导弹的天线能接收到目标反射的回波,“锁定”目标后才能发射导弹。但导弹导引头天线尺寸与灵敏度显然远小于机载雷达,所以实际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距离只能达到战机火控雷达的最大追踪距离的50-60%,机载雷达虽能在更远的距离外照射目标,但还是须等导弹导引头接收到目标回波后才能发射。

但如果替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加上惯性制导装置、并搭配数据链修正弹道的功能,就可避开这个限制。载机可以先发射导弹,导弹靠机载火控雷达输入的目标资料求出预定拦截点,并在弹上惯导系统引导下往预定点飞去,一直到末端再转而使用半主动模式,接收机载雷达照射目标的回波。同时由于目标往往要进行机动规避,而惯导的精度有很差,所以机载雷达还要保持对目标的追踪,并及时通过数据链将坐标传给导弹尾部的天线以修正弹道。

这种复合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构成了第三代中距空空导弹的主体。典型的如美国的AIM-7“麻雀”和俄罗斯的R-27和R-33导弹都采用了这种设计。其缺点是不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由于导引头需要接受载机雷达的发射回波,使载机载发射导弹后不能立即退出攻击,很可能被对方击落。同时,这种制导方式只具备极为有限的多目标攻击能力。这些缺陷使半主动雷达制导逐渐被主动雷达制导所代替。

简单来说,主动雷达导引头就是不用像半主动雷达制导那样,在弹道末段需要机载雷达的照射波,而是导引头就能够发射电磁波以导引导弹飞向目标。但是受到弹体直径、空间与供电能力的限制,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无论是发射机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均远小于战机的火控雷达,因此有效距离一般不超过20公里,扫描范围也不仅有大±25度(AIM-120C5为±70度)。

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中途也是采用惯性制导,导引头在弹道末端才会开启。而导引头锁定目标后,由于导弹会依目标调整姿态,就会损失大量的动能。因此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弹,会尽量延长惯性制导的过程而节省能量。如俄罗斯R-77导弹的惯性导航段最高可占整个飞行过程的80%,而美制的AIM-120据说甚至可达90%。

延长惯导过程,就要让中距弹导引头开机的时候,尽量靠近目标。这里同半主动的方式一样,导弹也需要载机及时传输目标的坐标信息。但为了实现“发射后不管”,机载雷达一般是通过雷达的旁波瓣,来向导弹传送信息,这样就可以在进行机动时向导弹传送资料。目前这类资料链均只能由雷达单向地向导弹发送信息,不过未来将会有双向的形式出现,就是说导弹除了被动的接收雷达传来的信息外,也能将自身状态发回载机。

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另一个特点就是“多目标接战”。以最早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不死鸟”为例,它在对抗多目标时则采分时制导,发射前先以AWG-9雷达的 “扫描同时追踪模式”分别锁定多个目标,解算出目标方位、高度、速度、导弹发射区与优先攻击顺序后发射导弹,其后AWG-9波束仍以2秒1次的频率接触目标,轮流为每枚滞空中的导弹提供目标位置资讯,直到距目标15-18公里开启导弹上的DSQ-26主动导引头为止。AWG-9最多可同时追踪24个目标,并同时攻击6个目标。

资料块:机载火控雷达的几个问题

机载雷达与中距空空导弹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机载雷达为了发射导弹,必须追踪目标,持续给出目标方位、距离、速度与高度信息,而不只是侦测到目标而已,因此,所有火控雷达在追踪模式下的有效距离均远低于搜索模式(一般至少会有25-40%的差距),而不同的追踪模式所得到的有效距离也不同,如能量分散的扫描同时追踪(TWS)有效距离就短于能量集中的单目标追踪(STT)模式,因此以不同模式火控所得到的导弹最大射程也不同。当不同雷达在信号处理能力相当时,通常功率与孔径的积值越高者,有效的追踪与锁定距离也越远。比起机械扫描或被动式相控阵雷达,主动相控阵雷达可透过数百到上千组独立的发射/接收模块达成高功率,因此主动相控阵雷达可具备极高的功率*孔径值,导控导弹的有效距离也远高于机械扫描或是被动相控阵雷达。

动态发射的难题

在第一节中我们谈到,当目标在进行机动规避的时候,原来规则的包线图立刻变得扭曲起来。人们又把这种机动目标的攻击包线图称为动态发射区。

在使用中距空空导弹时,很难指望目标能够老老实实等着被导弹击落。因此动态发射区更符合实际的作战情况。按理说,导弹生产商在研制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模拟和试验,应该能够提供导弹在各种状态下的包线图。但是要让飞行员应付显然是不可靠的。

在20世纪60和70年代,正是中距导弹出现和展示自己的时代。然而这场开幕并不成功,进而成为外界质疑空空导弹性能的最有力论据。美军的“麻雀”导弹在越战中表现极差。F-4战斗机在和中国的歼6战机空战时,“麻雀”导弹竟然发生了错过中国战机而误中僚机的大笑话。当然,主要因为那时中距导弹还很不成熟,性能和可靠性差。然而很多人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战机的电子系统无法为飞行员提供动态发射的信息。飞行员只能凭借蜂鸣器传来的声音变化得知导引头是否锁住目标,但导引头的作用范围和飞弹的动力性能是不等同的,导引头锁住目标不能保证目标已进入导弹动态射程,飞行员还是必须凭经验判断目标是否进入导弹发射区,而这显然经常会出错。

在越战期间,早期的F-4B/C/D等各型战斗机的机载计算机已经可以进行一部分的辅助工作。计算机可以将目标和本机的高度、速度进行计算,然后再显示出导弹的有效射界以及目标是否进入射程,来避免飞行员的错误。然而当时的计算机,只能解算直线飞行的目标,对机动的目标则无能为力。这当然无法适应空战的需要,在大多数的接战情况下,计算机根本帮不上忙。因此,飞行员一不小心还是很容易在容许范围外发射飞弹。总计越战中居然有高达40%以上的“麻雀”导弹是在不符合发射条件的情况下被发射,由此导致的低命中率显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要解决飞行员错误使用中距空空弹的问题,唯一办法还是只能依赖电脑辅助。将把雷达擭取的目标等外在资讯和配合载机传感器与导航系统获得的自身资讯,一同输入电脑作即时运算,再与已知的导弹包络线作比对,协助飞行员判断目标是否已经进入飞弹发射区。

以现代的美军战机来说,当飞行员以雷达锁定敌机时,火控雷达即会在平显与多功能显示器上,以多种符号来提示飞行员关于导弹发射包络的资讯,如以容许操作误差环(ASE,Allowable SteeringError)指示飞行员将飞机指向适当的发射位置,提示目标相对于载机的角度(由目标正在接近还是离去判断其是以前半球还是后半球朝向自机),还会以多种尺标分别显示导弹的最小射程、对机动目标的最大射程、对非机动目标最大射程及气动力最大射程等。发射导弹时还会有拦截时间或导弹开启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倒数时间,以提示飞行员在适当的时间结束对导弹的制导,便于掌握脱离接战的时机。

电脑辅助动态发射区判断的关键,首先在于雷达等感测器的精确度,其次是机载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最后则是能否获得足够详细完整的导弹攻击包络线资料。与导弹本身直接相关的是第3点,如不能得到完整的导弹攻击包络线资料,则不管航电系统多好,也没办法充分发挥导弹的性能。如英国与美国对AIM—120的争执就是在这一点上,由于美国不肯提供完整的AIM—120动态发射区资料,以致影响了英国战机使用AIM—l20时的效能,被迫只能以比较保守的方式来估算动态发射区。不过这是外购武器必须承担的风险,如果是自制武器就不会有这

[ 本贴由 虎头蛇尾 于 07-12-19 20:56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22: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军人用这些对白自勉:
1.不抛弃,不放弃。
2.好好的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
3.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只有做到才能得到。
4.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5.人不是做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6.他每一件事,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可是一段时间后,我一看,原来他抱着的是我需要仰望的大树。
7.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容是别人,欲是自己。这样的天地才跑得舒畅。
8.人不能过得太舒服,太舒服就会出问题。
9.我们相信良好的内务可以锻炼军人的素质。
10.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11.连长说过,日子是问题叠着问题 。
12.记住一个人的好,总强记住一个人的坏。
13.你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
14.别在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你给混了。
15.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
16.别以为我来钢七连没几天,就长不出钢七连的骨头!
17.天下有能喝的吗?没有。只有能扛的人,当兵的都是能扛的人。
18.飞机终将会被击落,战舰最后也会被击沉,一场真正残酷的战争,到最后,任何高精点的武器都会毫尽,战争的根本还是人和人的对抗,人和人的战争,老A和步兵就是用人的最基本,对抗所有残酷和复杂,在这一点他们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他们都是没有最后的兵种,他们都是一群到最后还在坚持的人.
19.我敬佩一位老军人,他说他费尽心血却不敢妄谈胜利,他只想他的部下在战场上能少死几个人,他说这是军人的人道.
20.七连是个人,就站在这,比这房子高,比那树还高。伤痕累累,可从来就没倒,所以它叫钢,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21.说是顶不住就给班长写信,这信却一直没有写完。那天晚上明白一件事,顶得住和顶不住是个选择题,我们没有选择顶不住的权利,这个答案在入伍第一天就已经定下了。
22.这么说我像只猴子?对了太阳活蹦乱跳地觉得自己天天向上,其实别人看我不过是发人来疯,跟自个飙劲?
23.被褥要整整齐齐,平四方,侧八角。苍蝇爬上去劈叉,蚊子飞上去打滑。
24.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得一件一件办,你着急有啥用啊。
25.只要今天比昨天好,这不就是希望嘛。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20 14:42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