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海

转一些地震灾区图片

[复制链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8: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讯(记者叶洲)针对绵阳九洲体育馆潜伏着防疫隐患的说法,昨天,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只要是大量人员聚集的空间都会有很高的传染病发生风险,目前九洲体育馆没有发生重大疫情报告。同时,卫生部也建议,对一些人员过于集中的安置点要进行分流。
   
    毛群安说,绵阳九洲体育馆是聚集人数最多的一个场所,人员最多时达到3万多人。在紧急状况下这样的安置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长期把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从防疫的角度来说是有风险的。只要是大量人员聚集的空间都会有很高传染病发生的风险,这是公共卫生方面的常识。
   
    在绵阳九洲体育馆,防疫人员、卫生监督人员正在加紧工作,随着受灾群众数量的大量减少,还没有发现重大的疫情苗头,没有发生重大疫情报告。
   
    目前,卫生部专家组已经为四川省提出了建议,对一些人员过于集中的安置点要进行合理的疏散,降低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难度。
   
    ■相关
   
    气味不会引发传染病
   
    毛群安说,造成传染病的原因是由于尸体组织分解过程释放出了很多致病的细菌,并非气味本身,气味并不会在灾区引发传染病。
   
    否认一线官兵得尸毒
   
    针对网上有帖子称,一些官兵得了尸毒的说法,毛群安表示,从传染病学的角度来讲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他说,在一线参加抗震救灾的人员,由于天气较热,出现了一些皮疹、湿疹的症状。针对这些情况,已经紧急调集了皮肤病常用的药品运往前方。通过灾区条件的改善,及时做好个人清洁,这种情况会有好转。
   
    毛群安说,目前灾区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并不意味着灾区就没有发现一个传染病病例。“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灾区发现的一些传染病病例。”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0: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27日下午1时20分许,平度市泉州路上出现了数万“气蛤蟆”集体过马路的场面。“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气蛤蟆!真是挺怪的。”路过的目击群众议论。青岛市地震局在接到了动物异动报告后,派出专家赶往现场调查。“根据青岛95个观测点的监测情况来看,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情况。”青岛市地震局郭玉贵副局长表示,“这次动物异动,是青岛近来的闷湿天气造成的。”  

马路惊现数万只蛤蟆

“我们这里有数万只蛤蟆出现在马路上。”5月27日下午,本报接到平度市于先生的电话。下午4时许,记者赶到了平度市的泉州路,只见五六十米长的马路上爬满了蛤蟆。记者蹲下身仔细观察,这些蛤蟆的个头并不大,只有成年人拇指甲盖大小。“蛤蟆就是从路西侧工地旁的水沟里蹦出来的。”首先发现这一情况的于先生说,泉州路的东侧是一片面积不大的水塘,蹦上了马路牙子的蛤蟆,纷纷往水塘里跳。而据于先生描述,蛤蟆大量出现之前“出现过打雷的情况,然后下起了大雨”。雨停之后,蛤蟆逐渐出现在了路面上。记者驱车在泉州路上搜索了一番发现,在相隔不远的地方,有多处蛤蟆集体过马路的情况。  

蛤蟆扎堆属动物异动

在赶往现场的过程中,记者将这一情况向青岛市地震局进行了反映。平度市地震局以及当地多个部门得到消息后,也赶到了现场。“平度市地震局一直在对水体、动物、植物进行宏观观测,没有发现其他的异常情况。”平度市地震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平度市有关负责人说,“这种现象,属于动物异动。”  

    究竟这是一种什么动物,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搞明白这个问题,是确定蛤蟆异动原因的前提。记者随后与青岛农业大学取得了联系。动物学院、水产学院及其他多个学院的人员都表示,他们对这种两栖动物都没有专门的研究。有植保专家称,所谓“气蛤蟆”是蟾蜍的一种,一般在麦收季节前后会出现。“但我对这种东西也没有专门的研究,以前确实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扎堆。”  

95个观测点无异常报告

“青岛有95个观测点在对地质变化进行24小时的监控。”青岛市地震局监测处的王处长表示,“目前,从这些监测点传回来的数据,青岛地区没有出现任何明显异常数据。”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在许多群众的观念中,蛤蟆结队过大街、骡马受惊不入圈、猪不进圈往外逃等反常现象,都是地震的前兆。对此,山东省有关专家表示,“蛤蟆过街”等反常现象不一定是地震即将到来的前兆。简单地讲,“蛤蟆过街”不一定会地震,但地震前有可能会有“蛤蟆过街”等反常现象。一些动物习性的变化,有可能仅仅与当地的环境、气候、人类活动变化有关。对这些现象需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才能确定是否为异常现象。即使有一两个异常现象,也不能表明与地震有直接关系。  

闷湿天气致集体迁徙

5月27日下午5时许,市地震局郭玉贵副局长表示,平度出现大规模蛤蟆过街的情况后,他们立刻专门召开了相关会议,“综合分析认为,这次蛤蟆大规模过街的异动情况,是近来闷湿的天气造成的。”郭副局长说,近期以来,青岛的天气多雾,潮气很大,气压很低,闷湿的天气导致大量繁殖的小蛤蟆向水塘集中的情况。 (本文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胡进宇 刘震 徐新东)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凌晨起,绵阳地区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到白天,雨越下越大,这让驻扎在安县黄土安置点的疾控专家杨顺才心揪紧了。“雨后必有晴天,这场大雨,给灾区防疫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防疫工作面临考验  
黄土安置点,距离安县黄土镇近3公里,这里暂住着来自重灾区北川县的3000名受灾群众。记者看到,帐篷群四周,十几名工人正拿着工具,冒雨扩宽泄洪道。“安置点若积水,会给防疫工作带来麻烦。”工人们说。  
因为下雨,安置点昨日暂停喷洒消毒液。疾控专家杨顺才说,前几天晴天,一天要喷洒两次消毒剂、84瓶消毒液和优氯净。“雨天喷洒,很快就冲散了。”  
在帐篷旁,记者看到,地上堆积了上万瓶矿泉水,专供群众使用。而在安置点边上,一开水炉子下的液化气24小时燃烧着,群众随时接得到开水。  
“河水是禁止饮用的。”杨顺才说,河水很可能遭到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水及腐烂尸体的污染。喝了河水,很容易感染腹泻、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我最担心的,还是这场雨。”杨顺才说,一旦垃圾、粪便中的病原体被雨水冲得遍地都是,很可能污染水源。  
灾区群众集中安置,每天产生的垃圾上千公斤。“采取的都是一日一清,喷洒消毒液后焚烧深埋。”  
此外,在安置点附近,还投放了不少鼠药。地震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人与疫源动物及媒介的接触发生变化,存在造成鼠疫流行的风险。  

手提微冲枪杀野狗  
大灾后做到无大疫,目前绵阳正抓紧时间防治,并猎杀一些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  
昨天在安县雎水老虎崖,两名手提微冲、戴着口罩的民警,正在四处寻找山上下来的野狗。  

发现一只,立即枪杀。“这几天,我们已经杀了好几只。”民警告诉记者。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0: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震时先逃教师“范跑跑”被停职 饱受网友讥讽



    “这次地震,我们学校教室完好无损,8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但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的范美忠老师是一个例外,他受的是心灵之伤,是他自己造成的。”昨天上午,在成都市,记者巧遇都江堰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说起近日来该校的热点人物——网友称之为“最无耻教师”的范美忠,他做出了上述表示。  

    校长心情复杂  

    他平时跟学生关系挺好

    因在地震发生那一刻,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出了教室,而后又在论坛里自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来自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被网友形容为本次大地震中“最无耻的教师”;与一位位舍身护住学生的英雄教师相比,网友们送了他“范跑跑”这样一个明显带着讥讽的绰号。记者注意到,昨日,卿光亚校长在说起他时,也沿用了“范跑跑”这个称呼。  

    “我不清楚他为什么后来要在博客里说那句犯众怒的话,其实他在当时没那样说。地震时,‘范跑跑’只是喊了一句‘地震了’,就第一个从教室冲到了操场。”卿光亚回忆道,他本人是后来跌跌撞撞地从办公室逃出来的,到操场后,发现各个班级的学生和老师趴在地上,就说了一句“清点人数。”他记得很清楚,“范跑跑”当时也认真清点了刚才嘲笑过他的学生。而在确认无一伤亡后,为了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能缓解紧张情绪,卿光亚把老师和学生组织起来,低年级的唱歌;原来上课的继续备课、读书、背文章、讨论课题;高年级的进行活动,做这些事的时候,“范跑跑”都同样很配合。  

    聊起“范跑跑”,记者明显感觉到卿光亚的心里很矛盾,“地震时喊一嗓子就跑,我想这属于一个人的正常反应,但他实在不应该说后来的那些话,后面讲的那些话太出格了!”他的语气里充满着对“范跑跑”的复杂情绪,尽管这次“范跑跑”的举止毋庸置疑伤害了学校,伤害了他,可他还是恳请记者全面了解“范跑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范跑跑’给学生上国际班语文课,他的工作很努力,很勤奋,从不迟到早退。”卿光亚还特意向记者强调“范跑跑”平时跟学生关系不错,学校要求老师关注学生体育活动,“范跑跑”都直接参与,与学生一起打篮球等。也正因此,有学生在网上留言,说北大毕业的范老师有才华,比其他老师看得远。  

    同事旗帜鲜明  

    这样的人不配做老师

    与校长的“宽容”相比,范美忠现在或曾经的同事的看法很简单:“这样的人不配做老师。”他们甚至还用了“嘴脸丑陋”这样的形容词。  

    地震后,都江堰光亚学校中学部校长郭孝同被安排了一项特殊使命——陪同美国南加州大学先锋合唱团到灾区慰问演出,“用音乐慰藉幸存者心灵”。昨日他告诉记者,范美忠的事是听别人讲的,并从记者随身电脑上看到了完整的报道。  

   “我当时一听说有这样的事,就第一时间向光亚校长提出建议,开除范美忠。从师德角度看,即使不开除,他也不配站在讲台上,否则学生心里会鄙视他。”  

    郭孝同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封曾在该校任课的教师写给他的短信,信中说:范美忠实在不配做教师。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选择保护和关爱学生,光亚的孩子远离父母,危难之际,老师就是他们的天。范美忠的做法,无疑是让孩子们觉得地震来临、地动山摇的同时,天也塌了,今后这些孩子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对此,他感到非常痛心。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昆明经营军需服装店的四川男子陈某,将一批印有“救灾”字样的帐篷发往成都,让一朋友帮忙销售,并亲自赶往成都取货,取货时,居然还使用假军官证。

    今年4月,成都工商部门查出了一批印有“救灾”字样的帐篷,大地震发生之后,工商部门又发现一批同样来自昆明的救灾帐篷,且取货人使用的是军官证。消息立即反馈到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大观派出所,派出所调查后,随即传唤了在新闻路经营军需服装店的老板、四川自贡人陈某。据陈某交代,2006年1月,一个南京人到他店里推销救灾帐篷,他以1300元一顶的价格买了72顶。由于销路不是很好,他一直存放仓库里,随后将72顶帐篷发往成都让朋友帮忙销售。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他了解到灾区帐篷严重不足,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便又在菊花村附近买了23顶帐篷,于5月 13日发往成都。5月16日,陈某坐飞机到成都,亲自去取货。今年3月份,他花350元办了一个假军官证,“用军官证取货方便一些。”目前,陈某已被行政拘留十日。

    □ 新闻链接

    救灾帐篷不能买卖

    省民政厅救灾处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一邱姓工作人员昨日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帐篷上面明确标有民政部监制“救灾专用”的帐篷,是绝对不能用于买卖和租住的。此前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救灾专用”帐篷,不能用于买卖和租住。而且像帐篷这类可重复使用的救灾物资,使用后,县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回收,妥善保管,作为地方救灾物资储备。即便是旧了和报废的帐篷也不能用于买卖和租住。但如果是其他民间单位或企业生产和捐赠的标有“救灾专用”字样的帐篷,上面没有民政部监制字样,现在还没有相关条文禁止租用和销售。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0: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驻中国的许多外国记者纷纷前往灾区进行采访。他们用镜头、用文字记录着有关中国人民全力救灾的过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也感染了这些西方记者。《世界新闻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西方记者都对迅速及时的“中国式救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们的内心也不知不觉和灾区人民连在了一起。   


20家外国媒体奔赴四川   


为了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四川灾区的真实情况,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等部门,邀请了20多家中外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于15日晚前往四川进行采访。   


这20多家媒体中包括德新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此外,另有20多名境外记者先于采访团抵达成都,加起来,参与四川灾情报道的外国媒体共20家。   


路透社驻京记者马克就是采访团的成员之一。刚从四川灾区回到北京仅两天的马克,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沙哑的嗓音中透着一丝疲惫。但一说起在灾区的采访经历,他马上变得兴奋起来,“我所看到的一切都令人震撼和感慨”。   


据马克介绍,为了全面报道汶川灾情,这次路透社记者几乎是全体出动。“驻京办公室里所有的摄像和制片人,在地震发生当天就都去了四川”。而马克由于刚刚结束对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报道,所以晚于同事3天抵达了灾区。不过,这位有着20多年采访经验的老记者,很快便进入了状态,16日凌晨5点就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采访工作。   


“不忍心再让他们说下去”   


外交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华宁告诉本报记者,16日上午,采访团来到汉旺镇上的东方汽轮机厂进行采访。地震发生时,这家大型工业基地的厂房不幸倒塌,4000多名职工被埋在废墟下。   


虽然有过多次采访地震的经验,也曾报道过1999年的土耳其大地震,但马克还是被这惨痛的一幕深深触动了。他说:“当那些充满泪水的脸庞在我的镜头前出现时,我明白他们正在遭受的痛苦,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忍心再让他们说下去。”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索罗维诺夫也是本次中外记者采访团的一员。索罗维诺夫说,他在东方汽轮机厂采访时,遇到了一位70来岁的老奶奶,老奶奶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厂区,期待被埋在废墟下的儿子能够活着出来。她指着倒塌的车棚下的一辆自行车说,她的儿子每天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上班的。   


老奶奶在接受采访时,眼里始终含着泪水。索罗维诺夫和在场的其他记者,都争先握住她的手,不断安慰这位年迈的母亲。索罗维诺夫说,在返回的路上,几乎没有记者说话。当一名中方工作人员问及一名德国记者的感受时,这名记者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Not so great(不太好)”。   


5月25日,济南军区某部官兵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为上坡路段铺设台阶。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中国的救援工作很出色”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开展了救援活动。“中国式救灾”让西方记者深感敬佩。   


德新社记者樊廷告诉本报记者:“我看到很多中国军人以及从其他地方来的人在实施救援,所以我想,那些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并不孤单。这些救援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中国的救援工作很出色。”   


索罗维诺夫认为,中国的灾后救援工作紧张有序。他16日前往德阳市采访时,看到沿途几乎所有的车辆都挂着抗震救灾的标语,尽管路上的车很多,但秩序井然。“车厢里、车顶上,满载着大包小包的矿泉水、饼干、方便面。灾区的吃穿用品很充足”。   


路透社的马克也对中国救援能力印象深刻,特别是那些勇敢的中国解放军战士。马克说:“我身处中国军人之中,除了见证他们的专业精神外,也感受到他们的友善和认真。”   


马克还提到,几天前他和自己的母亲通电话时,母亲还问起中国的救灾情况。他告诉母亲,灾区到处都有水和食物供应,到处都能看到医生们在照顾受灾群众。“我告诉母亲,看起来中国并不是特别需要国际援助,因为她自己的救援行动是如此顺利和迅速。”
另外,救援人员不放弃任何挽救生命的机会,也让西方记者深受感动。来自法国《观点》周刊的蒲皓琳女士说:“每个人都充满信心地在尽全力抢救生命,这非常好。”   


感慨中国领导人的敬业   


四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马上赶赴灾区,此后他一直辗转于四川省内,在灾区一线指挥抢险救援。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抵达四川灾区,慰问灾区群众,并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细心的外国记者一直关注着中国领导人在灾区的一言一行。俄通社-塔斯社记者索罗维诺夫高度评价了中国领导人的敬业精神:“我们能看到中国政府抗震救灾的决心。中国总理温家宝每天花这么长的时间工作在灾区第一线,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   


还有一些西方记者注意到了中国政府在此次灾情信息处理方面的变化。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驻京记者孔安说:“这次中国政府对灾情比较公开,媒体的报道也很及时,有些是非常深入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时时刻刻都在经历感动”   


“在灾区采访的这些外国记者,可以说每个人都从心底里被触动了,他们的报道也都带有自己的感情。”外交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华宁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   


瑞士记者弗雷德13日晚上就赶到了重庆,第二天又奔赴成都。那些乐观向上的灾区人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看,在绵阳的体育场,那些孩子们还在玩游戏,这一幕是最感人的。我的父母对我在这里采访也有一些担心。我想跟我的父母说,我很想念他们,尤其是看到这些受灾的中国家庭,我更觉得能和亲人在一起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最后,弗雷德用中文对本报记者说:“加油,中国!”   


英国电视4台驻京记者林夕也是13日到的四川,地震发生前她正在英国休假,一听到消息,她就立刻买机票飞回了中国。   


“当我从网上得知汶川发生地震后,我的心也在流泪。我在当地的一所受灾小学采访时,看到一名遇难学生的父母正在为他们的孩子哭泣,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所小学的学生虽然经历了可怕的灾难,但他们想上学的愿望并没有破灭,所以我希望他们能够有美好的未来。”   


路透社的马克当了20多年记者,按理说对什么事都能以冷静的态度对待,但这次在四川,当他看到来自各地的志愿者时,他的心还是软了。“尽管我是一名正在工作的外国记者,但我还是和受灾群众一样领到了水和食物。我觉得现场的所有人,包括战士、救援人员、受灾群众和我自己,我们都被团结在了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感动。”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024/98/73/3_1.html

在最里面的一个安置点上,一位老奶奶正在吃饭,经过这里的刘德华突然停下脚步。原来,因为菜太多,老奶奶的简易饭盒已经溢出许多油水,刘德华马上让工作人员给老奶奶换了一个饭盒,并掏出自己随身带的纸巾,为老奶奶擦掉手上的油迹。帐篷里的温度较高,看到老奶奶额头上的汗水后,华仔还亲自为她擦去汗水。  


这位老奶奶叫赵定秀,今年75岁,是来自绵竹图强村一组的村民,其实她并不知道眼前这位后生竟然是受万千人追捧的偶像,但是看到他如同亲人一般照顾自己,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4日中午,地震发生后不到48小时,15名空降兵从几倍于训练高度的4999米高空,在没有地面引导的情况下“盲降”崇山峻岭间的重灾区茂县,当时茂县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
   
    就在中央媒体的记者拍下勇士们跳出舱门精彩图片的时候,地面上的当地群众和一群游客也看到了空中的伞花。一名游客用手中相机拍下了勇士们着陆的珍贵场景。一个多星期后,这些游客终于回到家,照片出现在网上,让我们再次重温那激动人心心的时刻。
   
    世界空降史上绝无仅有
   
    5月14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三日。近中午时分,在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条件下,15名空降兵从茂县上空近5000米的高度跳下。
   
    当天11时47分,运输机飞抵茂县上空。浓雾间露出缝隙,被紧夹在岷江和高山间的狭窄空降着陆场,立时出现在眼前。后来《南方周末》报道,空降特种侦察小分队抓住短暂时机,从云层缝隙中成功实施了复杂气象条件下首次高空无地面引导的空降行动。尽管15人侦察小分队都是空降技术骨干,有100次以上跳伞经验,但由于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峡谷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对于世界上几乎任何一支空降部队来说都是绝望的渊薮。
   
    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第一个跳出机舱,伞花迅速绽放,消失在白云之中。很快,第一批7名伞降兵跳下,来不及确认降落结果,第二批8名伞降兵跟着跳下。
   
    尽管如此,15名战士在“三无”条件下从近5000米高空的纵身一跳,“创造了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由于茂县平均海拔4000多米,常年浓雾弥漫,空气中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对于伞降兵而言,无异于进入了一个“死亡地带”。
   
    在四川震中地区山区悬崖临河地带跳伞的风险最大,加上当地下雨天气不稳定,空降兵若在空中被风吹撞上悬崖必死无疑。执行这样的特种空降侦察任务,在世界空降史上绝无仅有。
   
    这次空降是高空跳伞,最高高度是从4999米的高空跳伞,已经超出了人在正常条件下的极限,而他们平时训练中只需在数百米高度跳伞。最为惊心动魄的是,由于高空气压过低,两架主伞不能打开,两位空降兵最后是使用副伞降落。
   
    12:25,最后一名空降兵成功着陆。事后媒体报道澄清了网络上有伞降兵遇难的谣言:15名伞降兵全部安全着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4999米的高空降到海拔1000多米的河谷,需要10多分钟的时间。看似时间不长,但对于15名伞降兵来说,却是生与死的考验。
   
    小分队副队长王君伟说,在跳下去后,为应对大风,大家采取大盘旋措施。“但是如果计算错误,就可能降落在岷江对岸或者是江水中。”在天空看,还以为是一片菜地,降落到三四百米的时候,才发现是一片果园。他小心翼翼地降落在一棵桃树边,伞被挂在树上,“树枝非常锋利,如果不小心碰着,很有可能穿刺身体。”士官雷志胜为了护住胸前的卫星电话,手指和手腕被树枝挂伤。
   
    当地群众看到“神兵天降”,非常激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有战士这样描述:“我们的降落伞操纵到哪里,他们就跟着我们到哪里”,“群众哄地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冲上来,围住了我,很多人哭出了声,而我的眼泪也当场掉了下来。”
   
    当时的情景刚好有游客拍了下来,并于24日传到了网上,照片里有天上朵朵伞花的,有村民上树帮战士解降落伞绳索的,有战士集合后匆匆离去的。旋即成为网友们热捧的对象。
   
    照片的上传者是广播爱好者论坛一位名为“在天山放羊”的网友,据他介绍,地震发生时,其妹夫恰在当地旅游,降落时,已在茂县出城的公路上困了两天,“14日大雨过后天刚放晴,发现天上好像有什么东西飘下”。远望去,都落在了山坡上,“跑过去看有挂在了树上,这里山路陡峭满是树木,飘哪里都是挂在树上的,要么就掉水里或山沟上,游客和老乡赶快过去帮忙”。
   
    组照显示的拍摄时间为5月14日12时17分到12时28分。尽管只有11分钟,数名战士行色匆匆的身影,但使人们可以读过一部完整的“士兵突击”的故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2: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报记者李艳秋 郁文艳综合报道

    26日未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行动的俄罗斯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昨日终于执行飞行任务———吊运推土机、反铲装载机等工程装备。

    昨日上午9时50分左右,一架红白相间的米-26直升机准时在停机坪出现。它与前一天亮相并成功吊运了15台大型装备的“功臣”橙色米-26是同一型号的,不过橙色米-26隶属于中国飞龙专业飞行公司,而红白相间的米-26隶属俄罗斯紧急救援部,并由俄罗斯机长驾驶。

    昨日唐家山天气依然晴好,好天气带来了良好的视线,这使得这架世界上最大的多用途重型直升机有了用武之地。11点28分,米-26吊起了13.2吨重的推土机,向目的地飞去。到13点40分左右,已经成功运送了8台大型机械。

    由于米-26是耗油大户,每飞行4架次就要停下加油和休整。尽管如此,吊运设备还是以很密集的频率进行。

    据介绍,来自俄罗斯紧急救援部的10名机组人员5月25日晚才经过长途飞行抵达绵阳。在昨天那样高密度的飞行中,他们更是连午饭都没顾上吃。

    另据了解,为保证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空军已为抢险紧急开辟飞行“绿色通道”———组成军地联合飞行管制指挥机构,将绵阳—安县—北川划定为专用航线,并以堰塞湖为中心、半径30公里、600米高度以下为临时空中限制区。

    据抗震救灾飞行管制指挥中心副主任袁仕理介绍,这个限制区里最多时有100多架飞机飞行,中心主要采取高度差、时间和位置来调配飞行矛盾,首先保证北川到堰塞湖方向抢险飞行,然后再保证其他飞行活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9-6 07: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