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虎头蛇尾

都柳江,你在我梦中流淌……

[复制链接]

0

主题

4207

帖子

606

积分

游客

积分
606
发表于 2005-11-8 23: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笛 于 05-11-7 11:05 PM 写道:


     哇!二闲同学进步得这么快啊,鼓励一下,加10分!!争取更大的进步吧!!!

哎呀,真不好意思!一次鼓厉这么多分分。偶一定要化分分为力量,努力向大家学习!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6

帖子

68

积分

游客

积分
68
发表于 2005-11-8 23: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
杨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7-2、程阳与柳江

7-2-1、吃过滤粉,车队上路,三江县城北上,18公里,就是程阳。程阳是以其建造精美的风雨桥而著名的。黔东南、桂北一路走来,看过的风雨桥已经无数了,慕程阳风雨桥的名而专程来,一定是有不同凡响的地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7-2-2、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独具风韵的建筑,都是木结构悬臂桥梁。程阳风雨桥于1912年修成,1984年被大水冲刷后损坏严重,次年政府对其进行了修复。
整座桥长77.6米,宽3.75米,高20米,结构技术与造型艺术形成了高度统一。当年的墨师、工匠不用绘图,不用制模,不用一钉一铆,全凭一把当地人称为“香杆”的木角尺,量量画画,敲凿锯打,就把结构复杂,雄伟壮观的风雨桥建造起来了。
1965年,郭沫若先生在北京看到程阳桥的模型后,惊喜之余,欣然挥毫题写“程阳桥”三个大字,并赋诗赞颂:
    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
    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
    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
    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7-2-3、1912年,程阳八寨五十位修桥的领头人,凭着一副热心肠,在十二年时间里,他们走遍了八个侗族村寨,发动村民,募捐建桥资金。他们吃家里饭,做众人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但桥未建成,就有两位领头的老人相继去世了,他们的儿子们毫不犹豫地接过父辈未竟的事业。
1983年6月21日,林溪河山洪暴涨,湍急的浪涛拍打到桥面,为七十年来所罕见。程阳桥被洪水冲垮后,党和政府拨给修桥专款,八寨侗族群众纷纷献工献料,于1984年2月开始动工修复。在政府派去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历时20个月,修复工程全部告竣,雄伟壮观的程阳桥又飞架在林溪河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1: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7-2-4、不了解桥后面的这些故事前,俺很是疑惑,一座1921年修的桥,历史不过百年,居然与赵州桥、泸定桥等历史名桥齐名,居然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不会是炒作的结果吧。见到桥后,侗族精湛的建筑智慧让人折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1: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7-2-5、八十岁的人已经很老了,八十岁的桥可能还很年轻。对于一座随时可能夭折于洪水的木桥来说,用八十年的时光来诉说建造者的勤劳与智慧,这样的诉说绝不是多余的罗嗦。

[ 本贴由 虎头蛇尾 于 05-11-9 22:17 最后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7-2-6、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面前,这样的罗嗦声越来越小了,最后可能变成喃喃自语。程阳由于有比黔东南的交通更加便利的优势,新的文明更容易侵蚀侗族的传统。俺们进到寨子里,寨中的戏台上正上演着这样的所谓民族舞,一天数遍地跳一种舞,人已经麻木了,完全丧失了激情与表情。

[ 本贴由 虎头蛇尾 于 05-11-9 22:17 最后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1: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7-2-7、这样的表情,让俺们怀念起岜沙,岜沙的滚们。同时也担心,用不了多少年,滚们也磨尽激情,而丧失了生动的表情。以下是俺从网上找来的文字,与俺有一样担心和困惑的人还不少:
一位美国学者考察侗族地区后这样描述侗寨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鼓楼这种大型木建筑是侗族村寨的传统中心。如果说唱歌是侗族的生命之源的话,鼓楼便是他们的组织心脏。这鼓楼如今还在使用,但只是用来开村委会和唱卡拉OK了。就我了解到的情况,这些活动是要收费的。除个别例子外,少数民族的"现代"都市化生活方式越是突击,其族群自身的独特传统就体现得越少。事情基本取决于所居住的村寨与公路的远近。在这样的格局下,距离越远,就越贫穷,同时也就越传统④。贵州省从江县小黄寨是侗族大歌之乡,中国音乐学院的一位研究生在其硕士论文《小黄寨侗族音乐调查报告--兼论小黄寨侗族音乐的生态环境》中也提出类似的问题: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进入侗乡到达小黄,所途径的村寨在经济上是越走越穷,而在传统音乐上却越走越丰富。起点与终点在经济和文化上决不是内部的微小差异,而是完全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极大反差,这对于音乐学研究者和任何文化工作者、政府决策者而言都是不能忽视的⑤。两位学者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而考察结论却惊人相似。贫穷的地方,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丰富的地方,相对贫穷,这是一个不可避讳的事实。鼓楼唱卡拉OK,是现代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一种相对静止的传统文化,与以物质和消费为主要内容、充满新鲜感和活力的现代文化接触,往往挡不住诱惑而摒弃自身,这已形成一种格局。在这场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变革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处理好上述矛盾,眼下一些举措看来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欲通过保护,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这办法过于消极、被动,且仅是措施的一个方面。保养对于人体起保护作用,而增强自身的再造血功能与生命活力才是健康、强壮的根本保障。因而挖掘并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下大力气去推动它的发展,才是改变上述状况促进民族文化不断繁荣的关键所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21: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7-2-8、没看完程阳的歌舞,俺们就决定走了,而且也不打算去马胖古楼了。有了程阳的比较,俺们进一步地体会出了都柳江的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 本贴由 虎头蛇尾 于 05-11-9 23:50 最后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7-5 23:0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