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海

大海保留-光影知识-大师书籍

[复制链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9: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TTL系统因制造厂商而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TTL (Advanced TTL)

佳能公司对闪光曝光设计改进的第一步就是创造了A-TTL,又称为‘高级透过镜头’闪光测光,在早期的EOS系列胶片相机上普遍使用。

A-TTL闪光灯(只包括300TL和EZ系列闪光灯)在测光阶段(也就是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时)发出短促的预闪光,这预闪被闪光灯前面的外置传感器记录下来,用于确定合适的光圈,以确保足够的景深,尤其是在距离较短的时候。一旦快门打开,闪光灯便发出真正照亮景物的闪光。闪光开始的时间取决于相机是前帘还是后帘同步设定,而闪光的持续时间由标准OTF传感器决定。传感器测量景物的平均亮度。如果在明亮的环境下拍摄,就启动自动减弱,这可以将闪光输出减弱0.5到1.5级。一旦闪光灯通过对反射的闪光进行实时测量确定前景主体已经被充分照亮,它就切断闪光管的能量,闪光灯随即熄灭。 快门在所设定的时间内保持打开。


E-TTL(评价式TTL)

佳能在1995年发布另一种形式的闪光技术 - E-TTL,也就是‘评价式透过镜头’闪光测光。E-TTL由主闪光泡发出一束已知亮度的低功率预闪,用以确定正确的闪光曝光。它通过预闪测量景物的反射率,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达到中间影调所需要的闪光输出功率。它也利用预闪,但出于下述两个原因,它克服了A-TTL的缺陷。

首先,E-TTL预闪发生在快门即将开启之前的瞬间而非半按快门的时候。因而与A-TTL不同, E-TTL预闪实际上用于确定闪光曝光,而且它不是在现场光测光阶段激发。有些用户可能对E-TTL在正式闪光之前发出预闪赶到惊奇。在正常设定条件下,该过程发生得很迅速,以至于预闪被难以察觉到,尽管你可能在反光镜抬起之前瞥见到它。

其次,预闪光线由相机内部的评价测光系统进行分析,这意味着它是透过镜头测光,不象外置传感器一般容易被愚弄。与TTL闪光测光表不同,E-TTL传感器不易被好奇者看到,它藏在五棱镜的外壳内。

E-TTL较TTL和A-TTL优越之处是用于填充闪光。E-TTL在白天摄影时添加微妙和自然的填充闪光方面通常表现较好。E-TTL曝光同时也与当前对焦点相关,理论上更易取得出色的曝光。


P-TTL(Pre flashing TTL)

P-TTL模式在预闪时通过机身的多区测光系统结合来自镜头的主体距离信息来计算最佳闪光输出(从宾得F系列AF镜头起及其后推出的镜头都能提供距离信息),较之传统TTL模式更加精确。不受反射率影响,在黑背景下也可获得适当的曝光。


i-TTL & E-TTL II

尼康的i-TTL和佳能的E-TTL有部分相似,先是预闪进行大略的闪光量估算,然后测合焦位置的主体的亮度。当闪光灯发光时,照在主体的光达到应有的亮度后,E-TTL就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而尼康的i-TTL还会把距离信息代入运算做为修正,然后再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当然更为精确。而这个距离信息的获得在对焦完成后也就完成了,所以根本不会耽误时间。尼康的i-TTL只有五个分区,但因为有了距离信息进一步修正,这个5分区就足够精确了。

在佳能最新开发的E-TTL II方式下,当快门释放的一瞬间,闪光灯会发出一束预闪光,用来监测环境光和计算所需的闪光量,闪光灯发出正确的闪光,使环境光和人工闪光达到平衡。在复杂的场合,比如在起作用的与对焦点相连的测光区域外有强反射,也能正确闪光曝光。E-TTL II在评价闪光测光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平均闪光测光,由于采用了新的算法,闪光结果更精确更稳定。即使被摄体移动位置,E-TTL II自动闪光系统也能有效避免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情况发生。
慢同步(slow)是相机与闪光灯配合实现的一种高级功能。闪光灯的慢同步是指在清晨、傍晚或有一定灯光照明的晚上,适当降低快门速度,同时使用闪光灯,可以在保证主体曝光正常的同时使背景适当曝光,丰富画面效果。

一般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快门都有两个快门帘幕,第一快门帘幕和第二快门帘幕。(也称为前帘和后帘)
基本的动作程序为∶按下快门-->前帘开放-->胶片感光-->后帘关闭。

前帘同步和后帘同步的区别是∶
前帘同步∶第一快门帘幕开放之后的那一瞬间,闪光灯发光。
后帘同步∶第二快门帘幕关闭之前的一瞬间,闪光灯发光。
在快速或高速闪光同步,以及拍摄相对静止的被摄体(建筑物、停止中的车辆、山、原野或庭园的远景等)时,两者间的区别并不明显。
而在慢速或长时间曝光模式,或者拍摄活动相对有运动倾向以及活动被摄体(人、运动中的车辆、动物、体育和舞蹈题材等)时,使用不同的闪光同步模式,则会得到效果完全不同的图像。

尤其是在低照度的环境时尤为明显。

??比方说,在傍晚或低照度环境里,使用标准镜头以下或广角镜头拍摄一个人骑自行车斜方向迎面而来的画面,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保持拍摄角度和画面不变,使用1/8秒或1/4秒的快门速度,后帘闪光同步模式,将会得到一张在被摄主体后面有拖影而被摄主体清晰的照片。

??原理是∶当快门开放时,闪光灯并没有发光,那么此时的被摄体处于曝光不足状态(当然,如果过分低的照度将不会在胶片上留下影像),但胶片仍然能记录下曝光不足的影像,同时被摄体在运动状态中,因此在胶片上被记录下的是一个拖影。

??当1/4秒或1/8的时间到了之前,也就是快门将要关闭的前一瞬间(具体时间数据我没有),闪光灯发光,然后快门关闭。

??此时,由于闪光灯的光,使得被摄体在胶片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曝光足够的影像,而之后快门立刻就关闭了,因此在这串拖影的最后点,是一个清晰的由闪光灯照亮的被摄体。看上去的效果是一张带有动感、速度感的照片。

简单的说,后帘同步的功能是∶
可以在慢速快门下,将被摄体最后的影像凝固在胶片上。

触点可以理解为是传感器,把机身信息传到闪光灯,或者把闪光灯的信息传到机身,方便测光和控制闪光.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9: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闪光灯的话题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sorthread.php?threadid=213054

(个人观点,期待各位DX指正)

从尼康、佳能最新闪光测光系统的比较看闪光测光技术的发展

闪光是摄影中最常用的人工光源。自有闪光灯以来,保证闪光摄影的曝光准确性就成为摄影器材制造和使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闪光测光的几种方式

从测光方式的不同来看,电子闪光灯已走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手动闪光。闪光灯的指数是固定的一档或几档,每次闪光按其指数定量闪光,光圈值需每次按胶片感光度、闪光指数、闪光灯与被摄主体的距离来计算和设定。这种方式计算比较繁杂,而对于反射闪光等复杂情况更是很难把握。
2、闪灯测光自动闪光。在这种闪光灯的前面安装有测光元件,拍摄前按照闪灯提供的自动档光圈值设定光圈。在闪光的瞬间,测光元件测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达到足够的曝光量后,测光元件启动相应电路关闭闪光。这种方式下,在闪灯的有效距离范围内,光圈值不再因距离的变化而需要重新计算,对反射闪光也可以给出基本准确的曝光量。但这种测光元件是因定的,其测光范围不会因不同焦距的镜头而变化,其测光的精度也不是很高。
3、TTL自动闪光,即通过镜头测光自动闪光。到这个阶段,机身、闪光灯甚至镜头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闪光测光系统。在传统的TTL自动闪光系统中,闪光测光元件被单独设计按装在机身里,当按下快门纽、反光板抬起、快门开启后,闪光灯闪光,闪光测光系统对通过镜头到达胶片后反射到测光元件的光线进行测量,达到足够曝光量后,机身反馈给闪光灯一个停止信号,闪光关闭。在这个系统中,闪光测光的范围可与被摄物体的范围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闪光测光的准确性。

随着摄影技术的日趋完善,对闪光测光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传统TTL闪光测光系统无法完成的高速快门闪光同步、与环境光平衡等问题,各生产商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佳能、尼康、美能达等摄影器材巨头,先后采用了一项十分相似的技术——预闪,再加上各具特色的辅助技术,把TTL自动闪光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使闪光摄影更加方便和完美。

二、尼康综合闪光测光系统

尼康把自已最新的闪光系统称为3D多重感应均衡补充闪光系统,它运用在SB-28、SB-27闪光灯、F5、F100、F80等新型机身与D型镜头的配合上。
这个闪光测光系统的关键部件是在机身反光镜箱的底部单独设立了用于闪光测光的五分区TTL多重感应器。
它运作的主要步骤是闪光灯在反光镜翻起但快门尚未开启的一刹那射出预闪光,这一预闪光经过主体反射后,通过镜头到达快门帘,再反射到多重感应器上,照相机的CPU利用预闪资料找出主体在多重感应器的五个分区中的位置,并配合所选用的光圈值及来自所使用的D型AF镜头的距离资料,决定拍摄闪光均衡的照片所需要的闪光量。

尼康3D多重感应均衡闪光系统的动作步骤:
1、当快门钮半按时,利用相机的测光系统(F5的立体彩色矩阵测光,F100、F80的10分区3D矩阵测光),进行评价测光,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
2、当快门钮完全按下时,反光板翻起,进行预闪。
3、五分区TTL多重感应器读取预闪数据,确定主体所在分区位置,结合评价测光、光圈、距离等数据计算闪光量。
4、第一帘打开,进行闪光,第二帘闭合,反光镜近回原位。

尼康3D多重感应均衡闪光系统的优点:
1、五分区TTL多重感应器是独立设立,不仅可以对预闪数据进行测定,而且在正式闪光的同时也对主闪光进行监控。
2、五分区TTL多重感应器也用于没有预闪功能的闪光灯。
3、这一系统有助于解决由于高反光表面、远离的背景、户外补光闪光等引致的问题。

三、佳能综合闪光测光系统

佳能自EOS50开始使用E-TTL自动闪光系统,即预闪记忆评价闪光控制系统。它使用于EX系列闪光灯与EOS1V、EOS3、EOS30、EOS50等系列机身的配合上。

与尼康的最新闪光系统不同的是,佳能的E-TTL自动闪光系统中,其预闪是在反光板翻起前进行,这时的光路与测量连续光时的光路是相同的,因此它可以与连续光使用同一测光系统,如EOS1V、EOS3的21区评价测光系统,而这一测光系统与单独设立的闪光测光系统相比,更加准确和完善。

佳能E-TTL自动闪光系统的运作步骤:
1、当快门钮半按时,进行评价测光,随即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
2、当快门钮完全按下时,进行预闪,基于选择的对焦点读取测光数据。
3、预闪数据和环境光线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主闪光的输出量并保存在内存里。
4、反光镜弹起,第一帘打开,进行闪光,第二帘快门开始闭合,反光板近回原位。

佳能E-TTL自动闪光系统的优点:
1、与连续光使用同一测光系统,更加细致、准确。
2、因其分区评价测光系统与对焦点连动,所以不需要重新判断,就可以保证对主体进行监测,从而保证主体的曝光准确。

除了E-TTL自动闪光系统之外,为了与非EX系列闪光灯配合,佳能还单独设立了一个闪光测光系统,如EOS1V、EOS3的TTL三区闪光控制系统。

四、尼康、佳能最新闪光测光系统与传统TTL闪光测光系统相比的优点

综合起来,它们有着以下共同的优点:
1、它们是对被摄物体的反光(佳能)或快门帘的反光(尼康)进行测光,传统的TTL闪光测光系统是对胶片反光进行测光,而各种胶片的反光率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它们可以保证测光的一致性。
2、它们都采用了预闪技术,所得的数据更多、更准确,而且可以利用预闪与主闪光之间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
3、它们都可以与环境光自动配合,从而达至均衡曝光。
4、它们都可以确定主体的位置,从而保证对主体的准确曝光。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9: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D70使用手册

http://www.yexie.net/blog/2007_06_01_archive.html


D70s JPG直出片方法

1.色彩模式:I(人像,皮肤发色效果好,略粉红,细腻)/II(后期要调整的)/III(风光摄影,偏蓝绿色效果)

2.色调补偿:0推荐。+1(所有颜色,都浓烈一下,一般天气会让皮肤偏红),+2阴天(雾天使用)

3.锐化:0推荐。+1(图片锐利些)

4.色相:0推荐。注意,-为色轮偏红,+为色轮偏兰。是整个颜色都偏移,建议不要随便更改。

5.白平衡:D70S的自动白平衡推荐。麻烦些,可以使用一张白纸,遮镜头前,手动设置白平衡,方法,白平衡键按下,转动主拨轮,看到液晶现实上PRe,跳动,松开白平衡键,按下快门,此时不拍照,相机搜集此时的白平衡数据,调节完成后,现实good。

6.曝光补偿:由于尼康测光偏保守,以便保留亮部细节,所以,我们反其道,曝光补偿+0.3是适宜的。想鲜亮些,+0.7。

7.拍好后马上看直方图,暗部,亮部,面积都较的的,中间峰的面积也较大的,也就是说,明暗都有很多信息被记录的,照片是相当好的。若不满意,调节曝光补偿。

8.如果您仔细看过尼康的资料,它会告诉您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在经验摸索尚无规律,拍照时间很紧(刚买不久,要去旅游,照片不好,会招人嘲笑高贵的相机差劲的技术),那么,用模式按钮,人像,用人像模式,风景用风景模式,若要稍微调节,可以调节曝光补偿+0.3或0.7。效果极其好。

尼康D70自定义曲线的选择

如何选择自定义曲线,关键是要看曲线使用后究竟到达到了什么效果。

众所周知,尼康单反的成像比较暗。如果看惯了傻瓜数码的成像后,你会觉得尼康的成像简直是难以忍受。然而,我们仔细的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尼康的内部成像运算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图像的层次感非常分明。细节部分保留得非常完好。非常有利于后期的影像再处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定义曲线使用后对尼康的原始味道的保留程度。这需要与不加曲线的情况进行反复的细致比较。

1. 风景照时,多注意,在画面亮度提升的前提下,局部细节的变化。特别注意一些反差比较大的地方。如蓝天和白云。有些曲线使用后,在蓝天衬托下的白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 在人像照上加上曲线后,要特别注意,衣服的皱褶部分。是否有生机。在这里,vivid 这个词最好翻译成生动,而不是鲜艳。仔细体会,生动和鲜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生动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成像品质。
建议:
1. 先不要在相机里上载自定义曲线。因为,相机只允许一条自定义曲线 (其实一条已经足够了),换来换去,不胜其烦。可以先在Nikon Capture 4.1里先行比较一下,选一选自己喜欢的2-3条曲线。然后再上载,进行进一步的甄别测试。

2. 网上的曲线,大部分是给D100量身定做的。D70比D100在画面亮度的提升上面已经比较明显了。因此,D100曲线最好不要用在D70。

简评几条曲线

1. Fotogenetic_white_wedding_v35 D70的味道几乎没有了。这可能与作者的外形,性格有关,比较的阳光。建议不要使用该曲线。

2. jt_all-in-1 curve, 适合于户内,户外,以及闪光的使用。但感觉起来,对比度稍弱。

3. Standard 曲线,保持了D70原味。换面亮度提升也很有力,但似乎画面又不够生动。当然这种差别是相当的微小的。建议可以使用。

新下载曲线在这里,包括Standard和more两条曲线。实践证明Standard比较好。http://lab.xitek.com/curtner/d100fans-D70.rar
Labels: 自定义曲线


posted by Melody at 10:25 PM | 0 Comments  

Thursday, June 14, 2007
Nikon D70的CCD与快门

最近关于D70有许多问题在海内外被讨论,其中部分问题点有不少人怀疑原因是与D70采用的结合机械式跟电子式的快门方式有关。在此不讨论是否真有关连,只综合最近日本摄影杂志一些D70的专访。Nikon工程师对此快门及CCD的说明。给读者参考。

D70采用的CCD,从表面上看与D100采用的CCD同样是610万有效画点。但实际上D70采用的CCD是个完全不同制程的新产品。规格上较重要的变更点是:

(1)CCD资讯读取方式改为Progressive Scan方式
D100采用的CCD是interlace方式,CCD资讯读取时需分2次执行。而D70的CCD为Progressive Scan方式只需一次便可一口气读取CCD全部资讯。使CCD资讯读取速度增高许多。

(2)搭载电子快门功能
D100采用的CCD,因当时技术能力的关系,没有具备电子快门的功能。经过一年半的技术累积,D70虽同样是610万有效画点CCD,但搭载有电子快门功能。

新CCD在进步的同时价格也下降许多,且以上的CCD资讯读取方式改变及搭载电子快门功能,也使D70不需要精密控制曝光诉时间的机械快门,只需构造简单的遮光机械快门,便可达到更高的快门速度(曝光时间)、D100最高1/4000秒、D70最高1/8000秒。

同样的例子可见于Canon的1D与1D MKII及Nikon D1系列及D2H。1D与D1系列是采用有电子快门功能CCD。结合机械式跟电子式的快门方式使最高快门速度达1/16000秒,而新产品的1D MKII及D2H因CMOS(LBCAST)无电子快门功能,最高快门速度达反而降至1/8000秒。

Nikon对D70的新CDD采用,而只需构造简单的遮光机械快门降低成本,认为是个大成就。几忽各杂志专访中,Nikon工程师均会提起说明。D70中的机械快门主要作用只是控制遮光,也就是说只需负责在曝光时间外不让任何光线进入CCD,而不需有精密控制曝光诉时间的功能。
D70的机械快门是采用一片式构造极简单的机械遮光快门帘(D100为二片式),除了使制造成本降低很多外。快门动作时快门帘间的摩擦减少,CCD入尘原因之一的快门帘摩擦时产生的微小碎尘亦减少。且使快门寿命延长许多。

不过结合机械式跟电子式的快门方式并非无缺点,例如太阳等高亮度的被照体以高速快门拍摄时,摄入影像中高亮度被照体会在垂直上下方向有拉长的现象发生。

[ 本贴由 大海 于 07-12-5 10:05 最后编辑 ]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0: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门知识详解

目前的数码相机快门包括了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和B门。首先说说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的区别。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控制快门的原理不同,如电子快门,是用电路控制快门线圈磁铁的原理来控制快门时间的,齿轮与连动零件大多为塑料材质;机械快门控制快门的原理是,齿轮带动控制时间,连动与齿轮为铜与铁的材质居多。前者受到风沙的侵袭容易损坏,后者虽也怕风沙的侵蚀,但是清洁方便。DSLR使用的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结合的快门方式(不完全如此,如较早的Nikon D100完全使用机械快门,而较晚的D70则使用机械/电子快门结合方式(。DSLR在快门速度较慢时,使用机械快门;快门速度较高时,使用电子快门。)
Labels: 快门


posted by Melody at 4:47 PM | 0 Comments  

Wednesday, June 13, 2007
Nikon D70常见问题解答(FAQ)

1.D70的说明书在哪里可以下载?

这里是D70的英文说明书的下载,中文说明书目前好像还没有电子版本的。
2.目前D70最新的固件版本是多少?哪里可以下载更新?

目前最新的版本号是:A. 1.00,B. 1.01。Nikon还没有提供下载,等有了这里就会及时更新。

3.D70的USB接口是2.0速率还是1.1速率,为什么说明书上写的是USB 2.0,而实际测试却只有1.1呢?

USB有三种规格,分别是高速(High Speed: 480Mb/s)、全速(Full Speed: 12Mb/s)、低速(Low Speed: 1.5Mb/s)。D70是USB 2.0 FULL SPEED,其实际速度相当于通常的USB 1.1,而非一般所认为的高速接口。

4.为什么原来照片的文件名是“DSC_”格式的,现在变成了“_DSC”格式的了,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改回来么?

D70应用不同的取名方式对应不同的色彩空间。对于sRGB和sRGB II,文件格式为“DSC_”形式,对于Adobe RGB,文件格式则是“_DSC”形式的,所以,记得检查你的色彩空间哦。

6.D70取景器采用的究竟是五棱镜(Pentaprism)还是五面镜(Pentamirror)?

D70取景器采用的是五面镜(Pentamirror),D100取景器采用的是五棱镜(Pentaprism)。两者的区别在于工作方式,Pentamirror是中空的一个结构,在边上用镜子来反光,反光率无法达到很高,而Pentaprism是一个实心结构,表面反光反射率接近全反射。

7.D70提供了Ia(sRGB),II(AdobeRGB)和IIIa(sRGB)等三种色彩模式,我应该用哪一种呢?

(1). 色彩空间:sRGB色彩空间是由微软和惠普等制订的标准,而Adobe RGB色彩空间是由Adobe公司制订的。

(2). 色彩模式:Ia和IIIa均是尼康为D70专门开发的色彩模式(有别于尼康D100、D2H的I、III色彩模式)。这两个色彩模式都是支持sRGB色彩空间。其中IIIa是Nikon专门为D70的风光摄影所制定,增加了绿色和蓝色的表现,适合于拍摄风景。D70机内已设定的影像优化模式除“鲜艳”、“风景”外,均默认Ia色彩模式。II色彩模式支持Adobe RGB色彩空间,它比sRGB包含更多色彩,在印刷行业广泛使用。业余人士、对数码影像后期处理不太熟练者建议采用Ia或IIIa色彩模式。

8.为什么D70的取景框内有一条细线垂直联接最下部的对焦点和取景框底边(见示意图),这是正常的么?


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导电线,和F80的结构是一样的。
9.D70的RAW(NEF)格式的文件用什么软件可以读取?

Nikon公司随机附送的Picture Project 1.0可以读取NEF并将其转换为JPG文件。另外,Nikon View 6.2.1和Nikon Capture 4.1也支持D70的NEF文件。Adobe Photoshop CS的最新插件Adobe Camera Raw 2.2已经提供了对D70 NEF格式文件的支持,下载地址。

10.D70的连拍速度如何?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达到无限连拍?

D70的缓存设计使得CF卡的速度直接影响到连拍的速度。以下分几种情况:

(1). NEF格式:3张/秒,可连拍4张,连拍之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CF卡的速度,速度越高,间隔越短



(2). JPG格式:3张/秒,最低可连拍9张,连拍张数和时间间隔取决于CF卡的速度,速度越高,间隔越短



(3). JPG Normal格式:采用Sandisk Ultra II或Extreme型CF卡时,D70将以3张/秒的速度一直拍到卡满为止。(注:目前已知D70用别的品牌的高速卡还无法实现无限连拍,包括Lexar 40X卡)




11.为什么我用256M空卡在RAW格式下D70显示能拍23张,最后却拍了46张?



D70的NEF文件采取的是无损压缩方式,而Nikon公司采取了比较保守的计算方式,即按照没有压缩的最坏情况下来计算可拍张数,从而造成了显示的张数比实际的要少不少。而实际的可拍张数根据经验是显示的一倍左右。



12.哪些闪光灯可以用在D70上,哪些能够实现Nikon最新推出的“创造性照明系统”(Creative Lighting System-CLS)功能呢?



能够实现Nikon的CLS功能的目前有SB-800和SB-600两种闪灯,而可用在D70上的闪光灯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包括:SB-80DX,SB-28DX,SB-28,SB-26,SB-25,SB-24,SB-50DX,SB-23,SB-29,SB-21B,SB-29S,SB-30,SB-27,SB-22S,SB-22,SB-20,SB-16B,和SB-15等。关于具体的功能实现,请参看以下的表格:



关于Nikon的“创造性照明系统”(Creative Lighting System-CLS),请参见curtner的开吹尼康新闪光灯:SB-800



13.为何我的D70的自定义选项菜单中“自动对焦方式”、“自动对焦区域选择”两项都是灰的,无法选择?



这是因为你将相机或镜头的对焦方式设定为“手动”,所以D70菜单这两个选项自动变灰,禁止操作。这是D70有别于尼康其他数码单反的一大改进。菜单既有操作功能也提供机身、镜头信息。



14.为什么当我更换镜头后相机的测光就失灵了?



这可能是由于未关机拆卸镜头造成。请把曝光模式转换到AUTO档可恢复正常,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曝光模式即可。



15.什么是高速快门偏色问题?我应该如何避免?



目前D70用户在使用中发现当用高速快门摄影是画面会出现偏色现象,如左边偏蓝右边偏红。这可能是由电子快门所引起。D70的机械快门工作到最高1/250,1/250 – 1/8000则是电子快门工作。电子快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电子信号控制CCD像素获取光线转换信号的时间长短。而CCD的信号读取通过移位寄存器,很有可能在这个读取过程时产生信号不一致。这可能是Sony CCD的设计问题,因此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方案。



推荐解决方法:缩小光圈(增加f值)来降低快门的速度,并且避免在大片背景色彩比较均匀的场合使用高速快门。



16.什么是高光溢出问题?我应该如何避免?



高光溢出的问题在高反差的场景容易出现,这是CCD像素之间的”污染“问题,过高的电子信号从一个像素溢出到旁边像素,污染了旁边像素的信号,这也是Sony CCD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推荐解决方法: 缩小光圈(增加f值)来降低快门的速度,并且避免有强烈光源的高反差场景。



17.什么是莫尔条纹?我应该如何避免?



从技术角度上讲,莫尔条纹是两条线或两个物体之间以恒定的角度和频率发生干涉的视觉结果,当人眼无法分辨这两条线或两个物体时,只能看到干涉的花纹,这种光学现象就是莫尔条纹。莫尔条纹现象是由于信号取样频率接近感光器分辨率所致,通常解决方法用一个低通滤镜把高于感光器分辨率的信号挡住,其副作用就是降低成像分辨率。因此在设计低通滤镜时设计师要在分辨率和莫尔条纹之间做一个妥协选择。因为D70的CCD前面使用效果比较弱的低通滤镜,所以在提高成像分辨率也造成了莫尔条纹出现几率的增大,此现象也广泛出现于其他DSLR上。



推荐解决方法:避免拍摄场面有接近相机分辨率的规则性图案,或者后期通过软件去除。



18. 为什么使用内置闪光灯的照片画面下面有阴影?



这是因为D70内置闪光灯弹起高度比其他尼康机型稍稍矮一点,所以容易造成画面下部阴影遮挡。尤其是在镜头上使用遮光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内置闪光灯实拍:1.摘下遮光罩,2.旋转变焦环来确定闪光效果。



19. D70和不同闪光灯的兼容性如何,能实现哪些功能?



D70和SB-800 SB-600配合兼容性最好,可以得到i-TTL测光功能。和其他Nikon闪光灯配合,即使是一些专门为数码开发的闪光灯如DX系列无法得到TTL测光功能,只能使用闪光灯上的AA(自动光圈)功能。AA功能就是闪光灯根据相机提供的光圈数据自动决定闪光输出量,效果可能没有TTL(透过镜头)测试模式准确,使用时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20. D70支持哪些CLS功能?



D70和SB-800或SB-600配合支持i-TTL,多灯无线遥控控制,闪光输出锁定(FV Lock)功能。但是D70不支持CLS里面的FP(高速闪光)功能,因此最高闪光快门同步速度为1/500。虽然D70不支持FP,但是因为D70使用电子快门,有用户通过试验发现可以得到高速闪光同步,但需要修改闪光灯与D70的连接。具体方法请看:



(1). 【D70之因禍得福】閃燈心得分享



(2). D70土炮FP同步引閃器及改裝微距接環DIY



21. 如何使用闪光输出锁定(FV Lock)功能?



闪光输出锁定(FV Lock)功能和对焦锁定一样,可以让拍摄主体不在画面中央时得到准确闪光和对焦。先把主体放在取景器中央,半按下快门锁定对焦点,再同时按下AE-L/AF-L,这时闪光灯(内置或者外置)会发出一系列短暂的预闪脉冲,闪光输出值被确定后在取景器内有闪光准备好的符号,并有EL锁定符号。然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按下快门。



22. D70的配套镜头AF-S DX 18-70mm f/3.5-4.5G是否可以用到胶片单反相机上?



不能。这只镜头是Nikon专门为DSLR所设计的,如果安装在胶片机上全焦段都会有暗角。暗角最轻微的焦段在40-45mm之间,但画面仍肉眼可见暗角。



23. 为什么当我打开Nikon Capture 4 Camera Control后显示没有连接到D70?



有以下几种可能:



(1). 根据尼康网站4月16日发布的信息,早期的D70相机内部USB选项默认为PTP方式,而这个方式只适用于Windows XP和Mac OS X。Windows 98 SE,Windows ME, Windows 2000和Mac OS 9.X均需要把USB选项设为“Mass Storage”以使软件来识别相机。



(2). 如果你使用Windows XP,请注意安装时的语言是什么,如果安装后换用了别的语言可能使Nikon Capture无法正常启动。比如在英文状态下安装的NC,换到中文状态可能不启动或不能识别相机。



(3). 换一个USB口再试一下。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D70软硬兼施使用技巧

A. 有关如何提高成像质量
在相机的25个用户自定义项目里,大部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只是在强调用户的可操作性和个人习惯。对成像质量的提高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的。而唯一能改善画质和色彩的是相机的内部设置优化影像栏里。
1. 色彩模式,选用Color mode IIIa
2. 饱和度,选增强+
3. 在白平衡里,大多拍摄情况包括逆光下请选择阴影模式。原因很简单,当你在 户外不是在直接阳光照射下,你是在阴影的包围下。理论上讲阴影是由来自蓝色天空下的光线形成的影像。如果你不用这个阴影模式的话,你的成像就会太蓝和太冷。请注意,在这里相机的自动白平衡设置,并不会给你太多的帮助的。当然,如果真的是彻底乌云密布的阴天环境下,还是要选择自动白平衡。请看下面。
4. 自动白平衡档可适用于户内和阴天环境下。这时可细微调节一下。选择-3左右。这样的结果使照片看上去较为温暖。
5. 色调区线,采用自定义,推荐使用Standard 曲线。当然,别的曲线也能用。这只是一个个人的喜好问题。
6. 最后,额外说一句,有了D70内置的闪光灯后,还有必要再选择一个额外的闪光灯吗。我想在你不是特殊新闻工作者的前提下,答案是否定的。第一,高速,并能保持良好画质的高ISO已经可以确保能在使用内置闪光灯的前提下完成大多数图像的拍摄。唯一的缺点是,连续拍照时闪光灯的回电时间可能稍长。第二,在大多数场合下,我是不赞成也极不喜欢使用闪光灯的,例如,在博物馆。试想一下,大半年时间里,你只用到为数不多的几次闪光灯,对得起你的闪灯投资嘛。与其这样,还不如投资到备用电池,和存储卡上。再试想一下,当你在拍摄过程中备用电池和存储卡出现了问题,你的心情如何。

B. 有关CCD进灰的问题
数码单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CCD进灰的问题。特别是在更换镜头的前提下。D70 CCD容易进灰吗。结论是否定的。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D70的内部结构,你就会发现。在CCD的前面还有一个半透明的隔离玻璃。灰尘是不容易直接落到CCD上的。落到隔离玻璃上的机会是有的。但是对成像影响吗。结论还是否定的(out of focus)。也就是讲,D70目前所采用的技术是其他单反数码所不具备的。
Labels: 使用技巧


posted by Melody at 8:00 PM | 0 Comments  

D70自定义选项设置指南—个性化你的D70

1 蜂鸣音
默认:ON (开启)
选择:默认值
原因:取景器小,除了视觉外还需要听觉来额外确认合焦。安静场所,会议,和对声音有要求的场景可改为“关闭”。

2 自动对焦
默认:单次对焦
选择:默认值
原因:大多数场景为静态画面。遇到拍运动的时候可以事先改过来。如果遇到拍摄运动场面的“紧急情况”可以立即把左边的转盘切换成“运动”模式,既快捷也实用。

3 AF区域模式
默认:单区域
选择:默认值
原因:同第2选项。

4 自动对焦辅助
默认:ON 开启
选择:OFF 关闭
原因:干扰被摄体,有时候带来令人讨厌的情绪。

5 ISO
默认:OFF (关闭)
选择:默认值
原因:虽然D70比D100有所改进,可以自定义Auto ISO的快门速度。但是Auto ISO会强制干扰手动测光系统,永远Auto ISO优先压制了实际测光值,报告出来的数据是内部经过ISO补偿的。这一点对于严肃摄影师不能接受!Auto ISO可用于为保持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的特定场景。对于对像质要求不高的摄影爱好者可能会比较有吸引力。

6 没有CF卡?
默认:LOCK(解除锁定)
选择:默认值
原因:避免浪费感情。

7 影像查看
默认值 ON(开启)
选择:默认值
原因:虽然消耗额外电力,但好奇和先睹为快是人类的本性。

8 网格显示
默认值:OFF(关闭)
选择:ON(开启)
原因:网格线没有影响取景器视觉效果。而且方便构图,校正水平、垂直线。

9 EV步长(此处应为菜单笔误,或者是“补偿”或者是“步进”)
默认:1/3
选择:默认
原因:可以更精细的调节曝光,但有的时候1/2更方便,而且也许要1/2而不是1/3或2/3更接近曝光值。但大部分时间都还是用到1/3。

10 曝光补偿
默认:OFF(关闭)
选择:ON (开启)
原因:这个选项是关于,是否同时按住机顶曝光补偿键+主控拨轮来调整曝光补偿。关闭意味着需要同时操作两个键来调整曝光补偿。开启意味着:在A档,直接通过主控拨轮来调节曝光补偿。在S档,直接通过副控拨轮来调节曝光补偿。非常简单!非常方便!但是,也非常容易误碰误操作!性格倾向于保守一点的人可以选择默认设置,新潮一点的选择直接单键控制,但要养成常看取景器曝光补偿条的强迫症。

11 中央重点
默认:8
选择:默认值
原因:本来用的就少,先按默认值走,不行再调。这一项要看实际场景来调整。所以选择默认。

12 包围曝光设定
默认:自动曝光和闪光
选择:默认
原因:最常见也最常用。

13 包围曝光次序
默认:正常-不足-过渡(又一个笔误,应该是“度”)
选择:默认值
原因:这个次序很重要吗?

14 指令拨盘
默认:OFF(否)
选择:默认值
原因:原因:F80用惯了。不需要修改。但有人喜欢倒转过来,个人习惯完全可以理解。

15 AE-L/AF-L
默认:AE-L/AF-L锁定
选择:AE锁定并保持
原因:AF区很多情况下和测光区是不一样的。AF和AE应该分开锁定更为合理而精确。选择“仅锁定自动曝光”选项,你只能按住AE-L/AF-L钮不放才能锁定测光值,不太方便。所以选择“AE锁定并保持”,按一次键就可以锁定测光值。但是拍摄完成后AE锁定不解除,更换场景不要忘记再按一次此钮,解除测光值。如果忘记解除AE锁定,按住机顶测光模式选择键+主控拨轮将不能更该测光模式。我曾多次犯过此类错误,请大家注意。

16 自动曝光锁定
默认:OFF (AE-L按钮)
选择:默认值
原因:如果AE锁定再加上半按快门,会让人觉得很困惑,刚设置AE、AF锁定分开了,怎么还愣是往一块凑。

17 对焦区域
默认:OFF(不循环)
选择:ON(循环)
原因:转换对焦点方便快速。条件:摄影师眼神够好,反应够灵。

18 AF区域显示
默认:A 自动
选择:ON
原因:不知道相机如何“自动”的,我愿意合焦后永远有红光提示,即使有些高亮场景我可能看不清楚。

19 闪光灯模式
默认:TTL
选择:默认值
原因:买D70的一个原因不就是为了这个i-TTL吗?

20 闪光灯指示
默认:ON(开启)
选择:默认值
原因:取景器里看到闪光灯警告和预备指示很实用很方便。

21 快门速度
默认:1/60s
选择:默认
原因:除非你有三脚架,要不,选择低快门速度,即使闪光,画面也会模糊。原来我以为这是个最低触发闪光的快门速度。其实不是这样的。它是在P和A档,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最低的快门速度。实际上有点像设定慢同步闪光时快门低限。这和什么防抖头的应用无关。

22显示屏关闭
默认:20S
选择:默认值
原因:这一项是关于不操作相机后多长时间显示屏关闭。虽然可以选择10S比较省电,但是我喜欢多看看多想想,10S感觉少了点。再加上我有1块备用电池,心里比较有底。

23 关闭测光
默认:6S
选择:8S
原因:完全是个人喜好,无所谓对错。我个人觉得对于我6S稍微少点。

24 自拍
默认:10S
选择:默认
原因:架三脚架上我有遥控器不需要启用自拍来拍摄。自拍10秒时间比较合适。

25 遥控
默认:1M(分钟)
选择:默认值
原因:在遥控状态保持测光准备状态1分钟已经够长的了。一般我都是先准备好拍摄的一切,然后调到遥控档拍摄,用时不到10秒中。



另外,还有两个极为重要的选项虽然不在自定义菜单中,但也一并拿出来解释说明。

一个是“减少干扰”(这个翻译我一直不赞同,应该是“长时间曝光降噪”)
默认OFF
选择:默认值
原因:原来在D100上这一项默认是ON!这次在D70上有了改进。因为如果选择ON,曝光时间超过半秒就会自动进入降噪程序。其副作用就是减少缓存,RAW从4张减到3张。但是在高速快门下JPEG格式拍摄,影响小。除非是特长时间曝光,一般都应该选择OFF。

另外一个是“文件编号次序”
默认“关闭
选择:开启
原因:完全的避免重名,免除后期文件管理的麻烦!同时可以计算相机总的拍摄张数。D70相机记数器每拍到9999就要回到1。一定要记住拍了几个轮回啊!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Topaz Vivacity插件

转贴:http://bbs.photops.com/181953ps1ps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8: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8: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8: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8: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9 10:1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