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海

兵器军事知识专贴-武直十高清大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6505

帖子

3000

积分

游客

积分
3000
发表于 2005-9-15 15: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5

帖子

33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21
发表于 2005-9-15 15: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彭 于 05-9-15 03:10 PM 写道:
大海.............
江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11: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里面,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刺刀,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这确实是其步兵操典的规定,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武士道的尊严,而是日本军队根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子弹,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冲
锋的时候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当时各国军队都一样,在冲锋的时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弹,而且整个过程中要全力射击,尽量压制对方火力,比如军事作品《亮剑》,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描写:“随着最后一批手榴弹的脱手,伏在坡下的突击队一跃而起,疾跑中二十挺轻机枪同时开火,组成密集的火网,日军工事在密集的弹雨下被打得烟尘四起,在爆炸后残存的日军士兵又恢复了强悍的本色,他们嚎叫着还击,面无惧色。八路军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后面的候补射手又迅速补上,双方杀红了眼,有些日军士兵杀得性起,竞毫无遮拦地端着刺刀从工事中跳出来迎着弹雨进行反冲锋,但顷刻间被打成蜂窝状,短短30米冲击距离,李云龙的第一突击队的机枪手们全部阵亡,无一生还。。。”战争是残酷的,日军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其他国家军队并无区别,事实上太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冲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前进,并且把轻机枪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因为一线日军一直没有装备冲锋枪)。
  
  这倒不太用担心误伤自己人,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松散,士兵前后重叠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种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过于密集的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伤亡。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正是依据这个判断。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被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问题是如果您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另外,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
  
  中国军队:
  
  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日本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刃战中使用砍刀,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因为不可能一手挥大刀,一手拿一支步枪射击。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北军出身的部队刀法独到,是当时唯一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其他部队,包括八路军,刺杀技术与训练在二战前期都远不如日军,因此即便容易误伤自己人,也要保留格斗中开枪的战术,以达到“几条命换他一条命也够本"的目的。这里面,中国军队的枪支质量较差,弹丸初速低,击中后往往留在对方体内,也是一个原因。顺便说一下,西北军的刀法脱胎自军阀混战时期的李景林部①,独成一家,专破日式白刃战拼刺术,具体的刀法其实只一招,出刀的时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人家脑袋,其威力在于挥刀的同时荡开对方武器,因为和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日本人怕大刀队,并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确有其事。
美军: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发现同样问题。美军的冲锋枪枪身较短,白刃战拼刺刀吃亏,最初近战中往往用长点射弥补其不足。日军实施夜袭等行动时,多为奇袭,使美军来不及用密集弹幕将日军切断于战线之前,一旦进入混战,没有经验的士兵用冲锋枪扫射造成的己方伤亡往往比敌人造成的还大,在贝蒂欧,美军指挥官肖普上校曾经威胁如果有士兵再乱开枪,就把他的
枪扔到海里,而且从此再不发一颗子弹。

  美军通过总结,认为白刃战中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枪对抗日军的刺刀。

  美军在实战中证明手枪在白刃战中作用最好,它的长度短,可以轻易转向任何一方射击,射击姿势也可以五花八门,装药少,即便近距离击中第一个对手后也不易贯穿击伤后面的自己人,而威力范围远超过刺刀,至于装弹,如果弹仓子弹都打光,还有刺刀逼过来,那就只能认命了,不过,美军制式手枪填弹七发,等于有连发七刀的能力,而一次白刃战中很少有人能有机会连发七刀,这个概率太低了。

  有趣的是美军认为最好的白刃战用手枪,是日军的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这种枪的优点是不用瞄准,手指指向哪里,就会打向哪里,打急了很方便,唯一缺点是故障率高了点儿。

  德军:

  大概唯一不重视白刃战问题的就是德国人了,后来一看不是不重视,也和它的战术运用和装备有关,德军进攻特别重视装甲部队,近战的机会不多,防御重视工事和装甲部队的配合,近战的机会不是没有,却多发生在狭窄的工事,建筑里,比如斯大林格勒会战,这时,德军多用爆破,扫射来清除敌人,比用刺刀的机会多得多。这样,就被德国人总结出了“冲锋枪加手榴弹打近战金不换”的真理,其实,德国人不是不能白刃战,他们更擅长在狭小空间用匕首解决问题,《拯救大兵瑞安》里面好像就有这样一个镜头。

  注释:

  ①李景林是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入关的两大派系之一,山东督军系李,直隶督军就是张宗昌。李景林除是高级将领外,也是武术名家。擅长武当剑法,同时代武术名家尊其为天下第一剑。李景林少年师从武当宋唯一大师,对武当剑术造诣极深。在东北的奉军中任职时,就有“神剑手李景林”的雅号,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家兼军事将领。李景林任奉军混成旅旅长时,将武术用于军事训练,对骑兵规定要“斩劈活靶及活靶反击”的实战军训。又在军队里建立武术队,帮助训练士兵的素质和格斗本领。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38

帖子

4860

积分

游客

积分
4860
发表于 2005-9-19 12: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卡 于 2005-9-3 08:25 AM 写道:
上次就让我们等了3个月。。这次又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把你口袋里的钞票放我口袋,把我脑袋里的观念放你脑袋!骚扰电话:139-076-265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5928

积分

游客

积分
5928
发表于 2005-9-19 12: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直在等待。。。
不要以为车技高明就可以决定一切..就算是舒马赫..也在1999年的银石赛道撞断了腿.. 不要以为车辆很坚固..就算是奔驰..也未能在撞柱的时候保住英格兰玫瑰的性命.. 不要以为好运会永远同在..就算是受到上帝的垂青..他老人家也会有打盹的时候.. 所以..请谨慎驾驶..为了爱着你以及你爱着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9-20 08: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主义问题专家:撩开美国民族主义的伪善面纱

  -《环球》杂志特约记者/王晋燕

  《环球》杂志:我们注意到,您在一些文章中曾提到过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你怎么看它对目前以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影响?

  王小东: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是美国一般民众中强烈的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反应。它有一个值得我们中国人特别关注的特点,那就是总是要为自己寻找一个主要敌人,而今天它找到的所谓主要敌人就是中国――这一点毋庸置疑。

  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或许有别于更加利润导向的美国商业精英的总体取向,但它和当今执政的美国共和党的观念、战略与哲学是相当一致的。

  即使没有网络,这种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也是在美国民众和政治精英之中赫然存在的,网络只是它用来表现自己的手段。但由于有了这个手段,它显然就能够就某个具体问题迅速地组织起舆论压力,或与美国的一部分精英形成相互呼应之势,或形成对于另一部分美国精英的压力。

  美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有着非常偏执的道德优越感,并以美国的强大力量为后盾,有本钱作损人不利己的情绪发泄。这当然会阻碍中美两国关系理性、互利发展。

  我们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应该大大加强对于美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关注和研究,从中认识到所谓理性、互利也是有其政治限制的:你不能假设你所面对的美国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存在,你必须防范一个损人不利己,却又有本钱浪费在非理性发泄上面的美国。

  《环球》杂志:为什么中国专家学者中很少关注具有统计意义、同时对美国对华政策有影响的美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呢?

  王小东:记得1993年参加一个讨论会,会上有些人发表了一些似乎带有民族主义味道的观点。

  一位刚刚游历日本回来的北京大学的著名国学教授立即跳了起来,他说:“不要再说这些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话了,日本的知识分子们非常担心中国的民族主义!”

  我当即回答:“教授先生,你难道没有从这里看出中国知识分子与日本知识分子的差距?”他说:“你什么意思?”我说:“日本的知识分子担心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中国的知识分子担心的还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这难道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与他们的差距?”

  是的,美国的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非常关心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当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刚刚露头,还非常弱小的时候,他们就关注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与此同时,中国知识界的一些人对于中国的民族主义的防范和谴责紧紧跟随美国人,有时甚至冲在美国人前面。

  然而,对于如此明显的美国民族主义情绪呢?美国的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是坚决不认账。即使是那些本身不见得同意美国的网上民族主义的精英人士,只要你与他谈这些问题,他要么护短,要么回避。

  而中国的某些专家、学者们呢,对于美国的民族主义基本上也是不闻不问――如果他们能够拿出他们围剿中国民族主义的1%的功夫来关注一下美国的民族主义,那我们也就很欣慰了。

  这是为什么呢?一部分人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的现状有诸多不满,故此他们宁愿站在美国一边针对自己的祖国,这部分人以自由派知识分子为主。对此我认为,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站在外国人一边针对自己的国家,因为这样做对每一个具有中国国籍乃至仅有中国血统的人,包括你我自己,非常不利。我们要批评自己的国家的不足之处,并努力设法改善之,但在对外问题上,我们还是应该站在自己的国家一边。

  另一部分人则是害怕得罪美国,得罪了美国对中国不利,对自己不利,这部分人包括外交及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些学者。他们对美国的民族主义连提都不敢提,更不要说统计、分析了,而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则要大张旗鼓地讨伐。然而,他们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的做法恰恰让美国人找到了口实:“你看,连他们自己都承认!”――其实,这里的“自己”到底还是不是真的“自己”,是要打个问号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知识分子很有必要接一下轨,学习一下美国的知识分子,缩小一点和美国知识分子的差距。

  《环球》杂志:刚刚得到的消息,中美贸易谈判又很不顺利,美国仍然坚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您认为这背后有美国民众情绪的影响吗?

  王小东:当然有。其实,更为自由的中美贸易至少在经济上确实有利于中美双方,而如果我们假设中美并不相互为敌,则纺织品贸易并不涉及太多的经济之外的战略利害,这一点美国的精英层应该是清楚的。

  但美国的民众并没有这么理性,而互联网则恰恰提供了他们迅速凝聚起来施加压力的渠道。在这个情况下,美国的政治精英当然要利用这一点为自己拉选票――当然不能排除另一个可能性,即他们认为中美并不相互为敌这个假设前提是不成立的。于是,纺织品贸易的谈判就难了。

  《环球》杂志:为什么一些美国人不愿意听别国说他们有民族主义?

  王小东:这当然是伪善――一个他们有可能也不喜欢听,却恰如其分的评价。

《环球》:美国网络愤青看中国崛起 http://news.sina.com.cn/c/2005-09-19/11557807188.shtml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9-25 19: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14.5毫米高射机枪口径只比12.7毫米机枪大一点,威力却超出近一倍,是理想的步兵防空武器。目前,世界各国主要的步兵防空武器包括肩射防空导弹、小口径高炮和高射机枪,其中肩射防空导弹虽然效费比较高,但造价昂贵、火力密度不足、装备量有限,小口径高炮则重量太大,往往都在一吨以上,只适合装备机械化部队,传统的12.7毫米机枪威力不足,对付较先进的通用直升机如SH-60“黑鹰”,以及轻型装甲目标都力不从心。而14.5毫米高射机枪正好填补了它们之间的空白,由于老式的14.5毫米高射机枪重量都很大,不亚于小口径高炮,因此在防空武器家族中并不太引人注目。不过,我国军工科研部门最近研制的QJG02式14.5毫米高射机枪,成功地解决了威力与机动性能相矛盾的问题,使我军在该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QJG02式高射机枪既大大提高了14.5毫米机枪的威力,达到了国外20毫米高射炮的水平,又具有较好的机动性,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步兵防空武器。它大量采用了铝合金和钛合金材料,全重只有73千克,比同口径的75式高射机枪轻67千克,比俄罗斯HCB12.7毫米机枪还轻5.4千克。全枪可以分解成七大部件,最大单件不超过16千克,以方便人工搬运,一个机枪班即可轻松携行机动,非常适合山岳丛林等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战斗。在结构上,QJG02式首次在14.5毫米机枪上采用了导气式自动方式,大大简化了结构,并可通过调整导气孔的大小来保证武器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的可靠性。该枪利用动力特性匹配技术,使每一发弹基本上都在枪口振动的相同状态下飞离枪口,从而拥有了较好的连发精度。由于采用了冷精锻枪管和激光强化新技术,枪管寿命达到3000发,创造了国内的新水平。配用高平合一瞄准镜,高射平射状态的转换十分方便。该枪最大有效射程20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钟。

该高射机枪的大威力主要是依靠新型弹种来实现的,新弹种包括14.5毫米DGE02式穿甲爆破燃烧弹和DGJ02式钨芯脱壳穿甲燃烧曳光弹。DGE02式穿爆燃弹具有穿甲、爆破、燃烧三大功能,爆破后可产生20片以上的有效破片,破片还能穿透1.2毫米厚软钢板,是对付直升机和轻型装甲目标的理想弹种。DGJ02式钨芯脱壳穿甲燃烧曳光弹采用了领先的脱壳技术和高密度钨合金,初速高达1450米/秒,在1000米处以50度着角可以击穿20毫米厚的均质合金钢板,与西方的20毫米钨芯脱壳穿甲弹或硬质合金弹水平相当,具有击穿步兵战车和武装直升机防护装甲的能力。这两种新弹也可以配用于老式14.5毫米高射机枪,以提高其作战能力。

QJG02式14.5毫米高射机枪还有很大的改进潜力,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观瞄手段尚不够先进,若加装国外小口径高炮常用的计算机火控系统,便能使作战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今后,还能发展出车、船、机载型号,可全面提升我军武器平台的战斗力。

[ 本贴由 大海 于 05-9-25 19:11 最后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5-9-27 16: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艇的归宿:这是一艘21型导弹快艇,二、三十年前是它们的全盛时期,随着海军近海防卸向蓝水海军的转变,21型快艇将逐步退役。这艘艇的前甲板原23mm机炮位置被装上了角反射器,角反射器的作用是增强雷达反射信号,以便这艘小艇在雷达上看起来象一艘大舰。拖船将帮助这艘艇完成它的最后一个航次,去靶场,作为靶舰完成它最后的使命。除了少数战功卓著的军舰有幸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多数军舰的结局都是作为靶舰结束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5-9-27 22: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沙岛上的交通工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5-9-27 22: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驾驶室里的好象是个大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22 15:2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