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虎头蛇尾

我的名字叫咪咪_咪咪,爸爸有话要对你说(续一)

[复制链接]

0

主题

2093

帖子

3235

积分

游客

积分
3235
发表于 2007-7-10 16: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联网 于 07-7-9 11:09 PM 写道:
跟我去钓一次鱼,你会宁静很多……


呵呵!我一般只有看到很多、很多的钱的时候就会宁静,
看到越多我就越宁静!呵呵: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idWriter=206457&Key=332482645&BlogName=meiz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93

帖子

3235

积分

游客

积分
3235
发表于 2007-7-10 16: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拉拉 于 07-7-4 12:01 AM 写道:
《班门弄斧——跟法制说拜拜》

        咪咪尊重媒先生的意愿,咱们不谈法制了。在向民主和法制说拜拜之前,请允许咪咪给媒先生回放一个片断,算是咪咪班门弄斧的尾声吧。

       一年前,海南省律师协会和海南大学法学院请人民大学的陈卫东老师作《关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建议》的讲座。报告厅里检察官、法官、律师和法科的学子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只能或站或倚的旁听者。

        陈老师讲座的要点大概是:1、刑诉法修改的迫切性;2、限制侦察权-在审讯中实行“审讯场所中立,律师在场,全程录像”的制度,防止刑讯逼供造成怨假错案;3、解决一审证人出庭的虚设,落实二审开庭的制度,死刑核准权上收最高院即三审终结制,防止错杀、慎用死刑。

        在这以前,上述陈老师给全国人大提交的司法改革课题早已在媒体披露,但陳老師当晚的讲演依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记得陳老師是这般结束讲演的:中国的司法改革步履维艰,但从79年颁布刑诉法到97年修改,我们毕竟在艰难中前进了一步,中国的进步离不开法制的进步,尽管前途荆棘密布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会一步步地接近罗马。

       今天,我们看到陳老師的建议已部分得到全国人大的采纳,有些司法修改已诏告天下。咪咪不知媒先生那天是否到场,是否亦曾击掌?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咪咪就此饮尽这杯民主和法制的小酒。以图乘虎头去给妮妮拍写真而还没来得及更改标题的时候,言归正传,摆摆股市的龙门阵,嫁接崔永元的栏目叫《股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广告:大宝天天见,股市回头见。

[size= ...


那天我也在,我也击掌了良久。
内心也澎湃了两天!
不可否认,我们在去罗马的路上是越走越快。
但这种心态就像炒股一样,
当你不在股市中,你对股市的黑和暗、贪婪和欺骗是没有切身体会的。
但你真正在股市里时,你就会很郁闷、就会很心急,
这一点和司法圈是差不多的。
因为在这些相似的利益圈子里,每天都是浮躁、交换和权力时,
是让人很难以忍受的。
很多时候谈法制就向谈恋爱一样,
总是让人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idWriter=206457&Key=332482645&BlogName=meiz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6

帖子

858

积分

游客

积分
858
发表于 2007-7-10 17: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15-3…………如果俺们将“床”这个名词换成“平台”,再精确一点,换成“交易平台”。将咪咪换成一群人,一群参预交易的人,俺就会有另外一个故事可以讲。这个故事,如今在网上,已经命名成了五卅惨案了。


应为“参与”。

车会藏龙卧虎啊,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发表于 2007-7-10 1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冰 于 07-7-10 17:57 写道:
15-3…………如果俺们将“床”这个名词换成“平台”,再精确一点,换成“交易平台”。将咪咪换成一群人,一群参预交易的人,俺就会有另外一个故事可以讲。这个故事,如今在网上,已经命名成了 ...

虽然我总是问玩笑他姐夫是不是工农兵大学生,有点错别字是难免的
但这次我要为贴主正名:
“参预”比“参与”用的好多了,意义丰富了很多,“预”多有阴谋的感觉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单个的汉字不单是个字,也可以成为一个词,顺便批判一下好象曾经想找空子的拖拉机: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发表于 2007-7-10 2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煤渣 于 07-7-10 16:22 写道:
看来海湾最近学习效果不错,学习都学多了!呵呵

哎,看来还是满兄更懂我一些,霉弟弟要多修炼啊!
我想你知道江南城三期的口号吧:“影响影响中国的30个人”,明白2个影响的不同意义吧?
你够格做第2个“影响”的30个人吗?反正我觉得我自己差得还太远!
虽然,那30个人可能根本看不上海口这个小地方…………
虽然,不到1KW可以拥有一个院落、单独的书房别墅,我们霉老师都能买得起…………

所以,给自己一个目标,放在第四期吧
送霉老师一篇文章,共勉吧,文中的陈兴良就是这2年出刑法题的,如果你能搞定他,我请你吃鱼子酱: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607/xw/tb/200706070005.asp

北大法律系 “黄埔一期”那班人


前排从左至右:姜明安、龚祥瑞、陈兴良、王建平后排从左至右:陶景洲、刘凤鸣、李启家、王绍光、李克强(照片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提供,特此鸣谢)

南方周末    2007-06-07 15:12:11
  □本报记者 赵蕾 发自北京
  
  北大法律系77级学生李克强、郭明瑞、姜明安、武树臣毕业时曾约定,合写一本叫“法律文化”的书。这个约定一直没能实现。
  1982年,全班82人,他们四人选择留校。李克强分在经济法教研室,武树臣去了法制史教研室,姜明安留在行政法教研室,郭明瑞选择研究民法。
  同年,李克强任北大团委书记,渐离教研一线,之后升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现任辽宁省委书记。
  1985年,郭明瑞也离开北大。因为放心不下山东乡下的妻儿,冲着两个农转非的名额,他回到烟台。现在是烟台大学校长。
  1992年北京市政法系统从学者中挑选干部,武树臣被选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当副院长,暂别教坛。如今他是北京市奥组委法律部部长。
  三十年过去了,现为北大行政法教授的姜明安笑称,同学们遍布各地、各有所为,惟有自己一直坚守北大法律系。
  
  我要上大学!
  在“心中有话对党说”的命题作文里,姜明安恨不得写尽他十年的苦盼
  郭明瑞最晚报到。
  拿到北大法律系通知书时,他忧甚于喜:儿子刚满一周岁,妻子为补贴家用,还在生产队里干活。自己这么一走,在中学教书的收入没了不说,谁来照顾妻儿?
  踌躇再三,郭明瑞还是坐上了烟台开往北京的火车。那年,他所在的县就他一人考上北大,县里资助了几十块钱路费。尽管如此,从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起,直到踏进北大校门,郭明瑞没有“大喜”过。
  武树臣接到通知书那天是他大喜的日子,20天后,他和相恋一年多的女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武树臣没想到,1968年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时,自己还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再回北京已是北大法律系新生,还娶了个四川姑娘。
  “大家断定我一旦考上,肯定要吹。”武树臣用实际行动给女友吃了颗定心丸。就在备考的两个多月里,他和女友约定互相不看望对方,仅有的一次,是女友带了一瓶四块多钱的炼乳和猪肝,“说是给我增加点儿营养。”回忆往事,武树臣脸上还有幸福的神采。
  对于上不了大学坚决不谈婚论嫁的姜明安来说,所有的幸福都装在右下角有“北京大学”四个字的牛皮信封里。从1967年初中二年级毕业开始,姜明安串联、当兵、在乡下搞工作队,从来没有中断过自学,1975年他还考上了汨罗县的五七大学。不过,开学不到一周,他偷偷跑回家了。第二天,学校来人把他“抓”了回去,开集体大会,批判他的行为有违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此后,他不跑了,在那些围湖造田的日子里,在湖边用芦苇搭起的棚子里,他用心看高中教材。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力抓教育。“上半年就有消息传出要恢复高考,当时传的是应届生可以考。”此时,姜明安正在汨罗县天井镇中学教高中毕业班的语文、政治。他把考大学的希望都寄托两个班百来人身上了,白天教学生语文政治,晚上和他们一起学数学物理。几个月后,当他从报纸上得知老三届可以参加高考时,“都快高兴死了!”
  “我要上大学!这些年来,我读了很多中国近代史方面的书,近代中国受尽屈辱……我们国家的富强必须靠知识!”——1977年10月湖南省汨罗县高考考场上,在“心中有话对党说”的命题作文里,姜明安恨不得写尽他十年的苦盼。
  1978年初的某一天,何勤华(现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还在工地上挖河泥,听到广播里自己被北大录取的消息时,他立马放下了手中的铁铲。之前,何勤华曾因干重活导致肝脏肥大,失去了参军机会,他不想与大学失之交臂。这时他已经是乡团委书记,在父母眼里,就是不考大学,“前程也很光明”。
  
  年龄结构奇特的班级
  正是这种特别的环境,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使北大法律系77级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
  1978年2月28日,当上海的列车抵达北京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北大的老师们已经在出站口等候。
  何勤华坐上学校的汽车,穿过偌大的北京城,来到未名湖畔。此时,姜明安正用板车将他的书和其它行李运到镇上,再从镇上坐拖拉机到县里的火车站。站台上,他和曾经共同挑灯夜战的同学们依依话别。他未来的同窗正从四面八方赶往未名湖,赴一场长达四年的聚会。
  开学第一周,刚过完17岁生日的宋健(现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就知道她是这个班里最小的。这个应届考上北大的南京小姑娘留给多数同学的印象是,她太小了,比较天真。王绍光记得,当时一些年龄大的同学开玩笑让她叫叔叔。“我确实太小了,”宋健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很多人都下过乡,当过老师,当过干部,当过兵,他们的阅历远在我之上。”在这样一个年龄结构奇特的班级里,宋健说年龄小的同学确实难以参与竞争。
  何勤华还记得,班上有人向他提过意见,说他说话官气太重,一副拍板命令的口气,完全不像同学间的商量。入学后第一次集体活动,何勤华翻新生通讯录,发现有位同学和他有几分相近,都是1955年出生,都当过干部:李克强,安徽某村的党支部书记,安徽省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何勤华吃了一惊:“省级的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不得了!”他问坐在旁边的同学:“谁是李克强?”“我就是李克强,你是何勤华吧!”对方说。
  分高学优、根正苗红是当时法科学生的选拔标准。尽管政治气候回暖,开始解冻的法科仍是绝密专业,颇有“阵地”意味,所有的法律教材封皮上都有“绝密”字样。军人、农村支部书记、中小学教员、地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聚集了又红又专的各路英雄。
  在北大法律系77级这个大家庭里,高考前相当一批人已经像高尔基那样读完了“我的大学”。李克强、何勤华当过基层党团组织干部,陈兴良(北大法学院教授)高考前是县公安局的文员,姜明安、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英文学术刊物《The China Review》主编)、武树臣都是中学教师。他们中多数是“误打误撞”走上习法之路。何勤华想上复旦哲学系,结果被提前录到北大;郭明瑞报的是吉林大学考古系,也没能如愿;王绍光的第一志愿是美学,没有上成;陈兴良在一篇怀念昔日同窗周振想的文章中,称自己也没有将法律作为第一志愿;周振想报的却是中文系,后来转系未果。
  正是在这种特别的环境中,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使北大法律系77级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学习的集体最好是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王绍光坦言,本科期间他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对自己日后的影响更大。他收获了比纯粹法律知识教育更宝贵的人格熏陶。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发表于 2007-7-10 2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北大
  就是自己不把自己看成精英,社会也会把你当作天之骄子
  李克强在外语上的勤学苦读让何勤华至今难忘:“小本的正面写英文,背面写英文;去食堂的路上背,排队时也背。”姜明安的刻苦也为大家公认。有一年暑假,宋健的弟弟来北京玩,寄住姜明安宿舍。后来他告诉姐姐,姜明安在宿舍里看书,经常晚上三四个小时也不抬头一次。郭明瑞说,论艰苦朴素,他和姜明安有一拼;论刻苦,他远不如姜明安。
  郭明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法学著作很少,大量都是阅读文学、历史、政治著作,“马恩的著作,大家都读过,而且不是一遍两遍。”
  “按照规定必须阅读的马恩原著都读了,但当时很难读懂。”宋健承认自己较难领会马恩原著。这或许是大哥哥们觉得她不成熟的原因之一。阅览室的各色期刊,当时国内外著名的小说,宋健倒都翻了个遍。她最喜欢的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小说的结尾至今仍令她感怀:“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陈兴良记得,他们入学那年,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引起轰动,连同稍后的话剧《于无声处》、小说《神圣的使命》,“伤痕文学”扑面而来。每天中午12点,何勤华的宿舍里,七个人围在陶景洲的收音机旁,收听刘心武《爱情的故事》。
  1978年12月,《今天》创刊。由诗人北岛起草的发刊词中写道:“在血泊中升起黎明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五彩缤纷的花朵,需要的是真正属于大自然的花朵,需要的是真正开放在人们内心的花朵。”王绍光告诉本报记者,那时他们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八一湖开诗歌朗诵会,或者到美术馆看展览。“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最为流行。”陈兴良说。
  当时的北大热气腾腾。“中文系的陈建功把自己写的小说,工工整整地贴出来,持续了半年,我们都去看。”何勤华将中文系、哲学系和法律系作了比较,他觉得法律系的同学不张扬,相较之下不如中文、哲学系活跃。
  “大家也没少折腾。”杜春(司法部法制司司长)回忆,当年只要是社会上最关注的问题,大家都要“折腾”一番,“就是自己不把自己看成精英,社会也会把你当作天之骄子。”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是当年各种论争交汇的地方。杜春还记得,他们参加过两次著名的游行。一次是1980年中国男排逆转战胜南朝鲜男排,整个北大校园都沸腾了,后来有人点着火把,出了校园到街上游行;另一次是人民大学的校舍被占,他们跑去声援兄弟学校,也是群情激昂。
  
  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改造啊
  姜明安时常忆起那段时光。在龚祥瑞家的小庭院里,几个人一起讨论欧美政制
  姜明安还保存着一张大三时的黑白照。
  坐在前排中间的长者一身黑色中山装,一副黑框眼镜,目光炯炯,嘴角微泛笑意。他后排和左右的几位年轻人精神抖擞。这位长者是已故的宪法、行政法和政治学前辈龚祥瑞先生,其时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照片上,龚老先生的右手是姜明安,左边是陈兴良。后排从右至左,依次是李克强、王绍光、李启家(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刘凤鸣(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陶景洲(现为英国欧华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处执行合伙人、国际商会仲裁院委员)。
  “龚先生讲的比较宪法,很多内容都和比较政治相关。”王绍光告诉本报记者,他对政治学的兴趣和龚老先生的启发直接相关。龚祥瑞早年专治政治学,曾赴英国深造,对西方政制、法治有亲身体味,兼具政治学与法学的素养。北大法律系77级82名学生中,多有比较宪法和西方政治的热衷者。课堂上,龚先生的家里,都是他们讨论、研习的场所。文革十年间,公检法被砸烂,宪法沦为废纸,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宪法话题噤若寒蝉。“龚先生讲授的民主宪政真义,恰似天降甘霖。”提起龚祥瑞,何勤华眼前能浮现出老先生讲课时的十几种表情。班上爱好摄影的何山(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巡视员)将龚老的很多表情留影存照。
  姜明安时常忆起那段时光。在龚祥瑞家的小庭院里,几个人一起讨论欧美政制,“龚老师自编的教材,往往会指定一个人作报告,其他人听完后点评。”姜明安说,龚祥瑞主张三权分立、多党制等,有些主张至今仍是禁忌陶景洲印象最深的是龚老对“责任”的讲解:你必须完成交给你的事,如果无法完成,必须解释原因。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完成人民交给的事,如果无法完成,必须向人民解释原因,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政府。
  在龚祥瑞的影响下,姜明安开始“抛弃”了B.M.马诺辛的《苏维埃行政法》,转向詹宁斯的《英国议会》、戴雪的《英宪精义》,并在1981年开始自学英语。李克强、陶景洲也渐渐着重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的学习。他们几人帮助龚祥瑞翻译了《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姜明安没想到,临近毕业时,龚祥瑞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老师怕我研究行政法将来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姜明安如今忆起唏嘘不已。龚老虽抱着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普及民主宪政的宏愿,虑及学生未来生计时,却坚定地告诉他中国没有搞行政法的土壤。
  “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改造啊!”姜明安的回答一腔热血。“也许吧,但那毕竟需要时间,五年十年恐怕不行。”龚先生答。1985年,姜明安受中央组织部之邀,参加了国家工作人员法(后来的公务员法)的研究制定。之后,他参加了几乎所有的行政立法。其间,他体会了龚祥瑞当年的忧虑,在1989年通过行政诉讼法前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咱们是人民政府,人民怎么可以告人民政府呢?这不是搞西化吗?”其时的姜明安更感“民告官”在中国之难。
  
  “黄埔一期”与“未名的77”
  同学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骨子里的东西没变,他还是他
  教过77级的北大法学院教授杨敦先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黄埔一期”。
  杨敦先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黄埔一期”思想活跃,“一般学生不能比。”杨敦先印象最深的是李克强,他经常思考立法和国家政制的互动。同学之间的讨论也相当积极,陈兴良说,他到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后,偶尔也回北大和李克强讨论相关的理论问题。
  是人治?法治?还是人治法治相结合?肇始于1950年代的人治法治大讨论经过了10年冰封,迅速解冻———“中国历史发展到今天,人治的办法已经走到了尽头。人们对法制的愿望更加迫切、更加坚决了,中国的局面由人治渐入法制,现在是个转折点。”1978年2月,著名学者梁漱溟在政治直属小组会议上就中国法制问题发言时一再强调在当前中国宪法常常是一纸空文,治理国家老是靠人治,而不是法治。
  1979年,第一部刑法颁布,杨敦先参与了立法全程。他回忆,对于打砸抢罪,当时包括他在内的几位专家都不主张规定,相关领导同志说暂时还得写。“反革命罪”也写进了这部法律。1981年,北大出版社率先出版了杨春洗、甘雨沛、杨敦先、杨殿升主编的绿皮刑法教材,并开始有了教学案例集。姜明安说,在那之前所谓的刑法案例都是福尔摩斯探案集。刑法和刑诉法的颁布,在杨敦先看来,至少结束了那段“无法无天”的历史,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刑法颁布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教员和其它教学资源的匮乏,反倒使北大的法学教育显得格外宽松自由,不拘一格。王绍光印象深刻的是,婚姻法期末考试时,他交了自己写的一篇小说,想以此代替该门课的考试,没想到任课老师李志敏欣然接受,还给他打了不低的分数。忆起李志敏教授,何勤华感念至深的是老师的无私,“当年我连‘的地得’都分不清,李老师手把手辅导我写论文。”武树臣对自己的启蒙老师张国华同样深怀敬意:“张老师的宽于待人、甘于寂寞至今仍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事。”
  1982年,“黄埔一期”毕业。除了四位留校外,陶景洲、王绍光、刘凤鸣出国留学。陶景洲现在是国内著名的律师。刘凤鸣是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法律总监。王绍光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今年4月,他还被英国智库评选为影响中国50位华人之一。何勤华考上了华东政法学院外国法制史的研究生,从此走上外法史研究之路,如今是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杜春称自己大学四年完全是稀里糊涂地过来,最后“凭北大法律系这顶光环进了司法部”,现为司法部法制司司长。他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班中,像他这样的人多的是。
  年纪最小的宋健毕业后回了老家,现在是江苏省高院的法官。2002年,北大法律系77级聚会纪念毕业20周年,大部分同学都来了,昔日的师长也被请到现场。李克强作为学生代表发了言。会后,负责组织的几个同学编了一本纪念册,里面有每位同学在校时和现在的照片,纪念册的名字就叫“未名的77”。
  “同学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骨子里的东西没变,他还是他。”宋健说。  

[ 本贴由 海湾 于 07-7-10 20:20 最后编辑 ]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8

帖子

88

积分

游客

积分
88
发表于 2007-7-10 2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变成真正的论坛了,牛!!
自从爱上纪实摄影,我的行走路线飘忽不定犹如幽灵。 使用富士2800z的菜鸟 http://www.dongbeifeng.com/bbs/thread.php?fid=16 博客日志:http://www.blogcn.com/user15/zhuguochen/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1

帖子

392

积分

游客

积分
392
发表于 2007-7-10 23: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鸣谢各位同学的拍砖,排名不分先后。

恭听诸多大侠的点评,立意不论红黑。


[ 本贴由 杜拉拉 于 07-7-10 23:20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2

帖子

141

积分

游客

积分
141
发表于 2007-7-11 00: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湾 于 07-7-10 00:59 写道:
杜拉拉就见过一次吧,孩子太胆小,老公象个黑社会大哥:
说故事、听故事都没啥意思,还是做做故事的人吧
争取以后住进江南城四期:cool:


您这身份起码得住进荣誉啊!记住“荣誉”!

PS:海湾你引用的东西太多,我们粗人看不懂。

坏了,虎头这帖子不小心变味了,我们一帮不太年轻的人在您在造次,请原谅。毕竟,国足5:1胜了马来西亚嘛。:


                                                  ——胡联网

[ 本贴由 阿迪 于 07-7-11 00:46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15

帖子

5656

积分

游客

积分
5656
发表于 2007-7-11 1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9494,杜拉拉家的小蟀锅很猛的~而且,如果一个人能同时用海湾和小虾米俩ID,为什么就不能两个人同时用杜拉拉这一个ID捏。。。
扬明 于 07-7-10 07:55 AM 写道:
::23:::23:
杜拉拉的儿子胆小的话,就没有别的小孩胆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6 21:39 , Processed in 0.0781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