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海

兵器军事知识专贴-武直十高清大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7: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大概4年以前,我和大家一样对我们这场战争的理解建立在英模报告,流传的小故事,海外谈中国上。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就是打算摘要介绍给大家的这本:对越作战战例选编――连以下分册――下册我不是军人,所以本来是接触不到这本书的,这本是我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的,顺便说一句,旧书摊上往往有些宝贝。
  
  这本书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套,但我只有这么一本。
  
  书是80年出版的,内部读物,按我国的保密法规定,它应该已经解密了吧:)
  
  这本书列举了大概30个云南方向的战例,大部分战斗可以串起来。既有我们打的很出色的战例,也有些不那么出色的战例。正是某几个不那么出色的战例的存在让我相信这基本反映了那场战争的样子。
  
  79年对越作战的概况
  
  我军编制:
  
  一般在山地的一次进攻作战我们投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负责提供火力准备的一般是师炮兵群(榴炮营)和团,营的迫击炮连,有时候军炮兵群也参与火力准备。
  
  加强兵力一般为团无后坐力炮连的一个排(每排三个班,每班一门82无后坐力炮)和营机枪连的一个排(每排三班,每班一挺重机枪)有时候加强兵力还会有师防化连的一个喷火器班(每班3组,每组一具喷火器)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一个火器排。某部4连参战人数:干部9人(6个正副排长,2个正副连长,1个指导员),战士116人。
  
  连队拥有33支冲锋枪,37支半自动步枪,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班,每班两名机枪手,操纵一挺班用机枪,副射手携带弹药,并在战斗中正射手伤亡的时候操纵机枪继续射击(这本书中有一个战例,里面提到在一场恶战中我们的一个连的18名机枪手全部伤亡――书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是我们的机枪手不善于使用短点射,持续的长点射和连发扫射往往不象大家想的那样有效果。――除了书中讲的外我在这里看到了另一个方面,就是在这场机枪手非常危险的战斗中,没有一个副射手放弃他的责任。我们的士兵在那场战斗中的英勇无畏即使可以从这个小处中也可以看出来。),手榴弹256枚,携带步机枪弹11000发,另外还携带75KG炸药。
  
  通信器材是4具步谈机,连长控制一部,3个步兵排排长各控制一部。
  
  战前的和平年代火器排下辖3个40火箭筒班,在临战时改为2个40火箭筒班(每班3具发射器,每具发射器备弹8发),同时增加一个迫击炮班(两门炮,每门备弹30发)。
  
  单兵负荷(生活负荷都是相同的。挂包1,水壶1,背囊――内装雨衣1,绒衣1,饭碗1,口杯1,干粮1.7kg,弹带1条,手电筒1):
  
  步枪手25KG: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200发,手榴弹5枚,防毒面具1具(有越军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例)
  
  爆破手30KG: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200发,手榴弹4枚,炸药5KG或1根爆破筒,防毒面
  具1具
  
  冲锋枪手25KG:冲锋枪1支,子弹300发,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1具
  
  轻机枪射手29KG:轻机枪1挺,子弹400发,弹盒2个,防毒面具1具
  
  轻机枪副射手28KG:子弹600发,弹盒2个,防毒面具1具
  
  火箭筒射手25KG:火箭筒1,火箭弹3,背弹具1,防毒面具1具
  
  火箭筒副射手29KG:火箭弹5,背弹具1,防毒面具1具
  
  60炮炮长28KG:半自动步枪1,子弹200发,标杆2根,零件包1,防毒面具1具
  
  60炮1炮手28KG:60炮1门,防毒面具1具
  
  60炮2,3炮手28KG:60炮弹10发,防毒面具1具
  
  边境作战的的敌人是越军的地方部队,比如在这个方向上初期作战反复出现的番号就是“黄连山省XX团”,有时候会有公安队,青年冲锋队这样的杂牌出现。
  
  在越境作战后,越南正规军的番号就出现了,在柑塘附近,越军动用了其王牌316A师。
  
  后面的附帖,详细的从战役层次讲述了云南方向的战役进程。
  
  越军和我军的作战能力对比如何,相信大家看过我将要提供的战例就可以得到自己的认识。因为书中提供了每一仗的伤亡对比,不过值得提出的是:对我方,书中列举我方的受伤人数和阵亡,失踪人数,对越军,书中只列举毙敌数字和俘敌数字。――大家可以看出这些数字的由来――我方的伤员可以去医院统计,敌人的伤员却没有办法统计,但毙敌数字却可以统计出来――因为我们在那场战争中每场战斗结束都控制战场,所以就可以数清楚尸体。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7: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部分网友,受某些错误言论的影响,片面看待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我军士兵不戴钢盔的问题。笔者在2001年年初,就遇着某位日籍华裔人士首次提出这一问题,并质疑是政府不珍惜战士的生命。在此,笔者就对越作战中有关钢盔的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钢盔的国家。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叫亚得里安的将军去医院看望伤员,一个被德军炮弹打伤的士兵告诉他:我当时在厨房值日,德军炮弹打来时,我把铁锅倒扣在头上,保住了头部,很多人被炸死,我只受了轻伤。亚得里安将军听后非常高兴,马上派人找来那铁锅,下令军械所按人的头形做成了钢盔,后来被叫做“亚得里安钢盔”,这钢盔装备部队后,使伤亡率下降了2%-5%.这便是钢盔的由来。

  笼统地说在对越自卫还战中,中国士兵不戴钢盔是不正确的。在八十年代初的历次战斗中,如81年的法卡山,84年的者阴山、老山战场,我军士兵都戴有钢盔,大家从图片中也已经看到,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戴钢盔的情况出现在79年首次对越作战中,正确的说法是我军步兵不戴钢盔,而炮兵是戴钢盔的,现这种情况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炮兵为何全部戴着钢盔呢?原来炮兵是与一堆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兵种,磕磕碰碰的事情经常发生,因而都配置有钢盔,而步兵又为何不戴钢盔呢?这其中的原因就比较复杂。

  在文革中,我军的军事理论同样受到文革的影响,片面地理解伟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这一论断,片面地理解只要士兵作战勇敢就战无不胜,把人的因素抬到唯一的绝对的高度,从战术的角度去理解军事战略思想而进入思想误区,笔者在此就多?嗦几句。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这句话并没有错,是伟人军事思想中关于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的论点,但在那政治挂帅的年代,把这一宏观高度的战略思想用作微观世界的战术观念,就难免出现错误。伟人的这一提法不仅包含人是战争中的主观因素,武器是客观因素的哲学辩证关系,也包括是人控制武器而不是武器控制人以决定战争胜负的逻辑关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思想:

  1、决定对方失败是人而不是武器;2、龆ㄗ约菏だ?彩侨耍??皇俏淦鳎?

  在古代兵法中,如我国的孙子就提出“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胜”这一理论,这一军事理论就是以“人”为基础,以摧毁敌人的作战意志为目的。在现代军事理论中,谁也不会怀疑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如美军在今年的对伊动武中,就曾运用我国古代的这一军事思想,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攻心战,以达到“不战而胜”或“少战而胜”的目的。美军在斩首行动中,这斩“首”的“首”就是指萨达姆及其政府机构和复兴党,这也是美军的攻击核心。此外,美军在多层次多渠道上对伊进行心理上和军事上的打击,以达到摧毁伊拉克军队的作战意志,也打击伊民众对政府政党的信心,彻底让伊拉克民众丧失抵抗的意志。

  航空母舰、巡航导弹、远程轰炸机的确是一种高科技高杀伤的兵器,但从军事谋略的角度看,这都是为配合“攻心为上”而准备的“下士伐兵”的策略,“伐兵”是为“不战或少战而胜”服务的。在具体的作战行动中,一方面利用“伐兵”的手段压制和摧毁伊的宣传机器,制造高科技武器的神话,造成民众的恐慌,另一方面又用“攻心”的策略大肆在伊平民中散发宣传单,发布虚假信息,再利用新闻发布会操纵各种新闻媒体为自己的心理战服务。例如散布伊51师师长被击毙的消息,后来被卡达尔半岛电视台戳穿了美军这一阴谋,美军恼羞成怒,竟也对该台在巴格达的记者进行袭击,炸死了一名记者。直至现在,美军仍在斩“首”,高额奖金悬赏萨达姆,美军前不久打死了萨达姆两个儿子,大造舆论。这种作法都是其心理战的一部分。

  而在文革中,把这种以“人”为本的军事思想的论断极端片面地理解,认为只要人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合格就行,极端地强调精神的作用,忽视物质的作用。这本身就是违反辩证法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一辩证观点。在文革开始的1966年就取消了军衔制,在军服上一味模仿红军的着装,极端理解官兵平等;不顾时代背景,片面理解红军不戴钢盔,星星之火照样可以燎原,取得革命的胜利。因而在文革中,很多陆军师不戴钢盔就很普遍,到了79年作战时,步兵也就顺理成章没有戴钢盔??如红军时代一般去作战。

  除这一重要因素影响外,还一种技术层面上的因素造成步兵不戴钢盔。

  这便是伤亡理论。这种理论是依据战斗的不同状态、人体各部位面积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伤亡概率的计算方法。在这个理论中,如果是进攻战,胸腹部中弹导致伤亡的概率要比头部高得多。如因胸腹部中弹导致牺牲的比例高达83%,而头部只有15%,其它为2%.在阵地防御战中,因有堑壕作掩护,因胸腹部中弹牺牲的概率就直线下降,而头部概率上升,两者的比例反置;在两军相持不下的战场,狙击手瞄准的部位也多半是头部。因此说,在阵地防御战中,钢盔的作用就非常明显。这是纯理论的计算方法,还有不同的兵器下导致不同概率的伤亡计算方法,如炮弹的杀伤,就直接增加了阵地防御战中的胸腹部中弹概率,这时的钢盔保护作用也在下降。


  目前钢盔的防护能力为,手枪在25米之外正面射击不能击穿。对炮弹的防护力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打的是进攻战,在伤亡理论中,进攻战中胸部是导致伤亡的最大的概率。因此在没有避弹衣的情况下光戴钢盔作用不是很明显,伤亡率只能下降2%-5%左右。敌人瞄准的部位是在胸部,炮弹呈V字型的爆炸,其破片的杀伤也是在胸部的概率大,且弹片照样从下往上杀伤脸部和脑部。

  特别是在进攻战中追击时,士兵是需要负重奔跑的,体内的热量骤然升高,就是很先进的凯夫拉复合纤维步兵头盔也重达近1.3公斤,增加了单兵负荷不利于散热、影响追击速度又不舒适,当奔跑造成士兵体能消耗过大时,钢盔就更重了。而软军帽就不同,既轻便又可擦汗,奔袭中的士兵从脑袋上扯下军帽当毛巾用已经是习惯,这也是影响士兵戴钢盔的因素之一。

  美军在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时,就身着重达五公斤的避弹衣和钢盔作战,降低了8%的伤亡率。本来这一比例还要高些,但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酷热的气候使美军士兵苦不堪言,许多士兵往往甩掉笨重的盔甲,结果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综上所述,钢盔和穿避弹衣配合才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随着世界军事科技的发展,更先进的复合纤维材料制造的钢盔和避弹衣就轻便多了。美军在这次对伊动武中,士兵一律穿着先进的避弹衣和钢盔,在沙漠高温条件下,仍遮得严严实实,这也是美军伤亡不大的因素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我军也将装备由先进材料制造的战场防护用品。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5928

积分

游客

积分
5928
发表于 2005-8-26 1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呢。。
不要以为车技高明就可以决定一切..就算是舒马赫..也在1999年的银石赛道撞断了腿.. 不要以为车辆很坚固..就算是奔驰..也未能在撞柱的时候保住英格兰玫瑰的性命.. 不要以为好运会永远同在..就算是受到上帝的垂青..他老人家也会有打盹的时候.. 所以..请谨慎驾驶..为了爱着你以及你爱着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38

帖子

4860

积分

游客

积分
4860
发表于 2005-8-27 02: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海 于 2005-8-26 04:57 PM 写道:
接下来请看[攻坚不能停止](下)  ...


??没有呀???
把你口袋里的钞票放我口袋,把我脑袋里的观念放你脑袋!骚扰电话:139-076-265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8-27 1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停止前进,在原地用火力支援!”上级向我们传来了命令。

战士们没有犹豫,站在丛林中举枪就射!

旁边战友自动枪弹出的弹壳打在我的头上,生疼!

我们站在丛林中,全部立姿无依托射击。

“哒哒哒、哒哒哒”,射击对越军毫无影响。56冲的点射基本上都是在吓唬人,别说长点射,就是你的两发短点,第一发可能还有目标,后面的一发你根本就找不着了。

冲锋枪的立姿无依托射击,谁都知道那是什么效果。

越军仍然在不停地变换位置,阻击着我友邻部队的进攻,还分别以班为单位从后面的战壕中撤离,他们撒开两腿,跑的可真快啊!

连长看着大伙儿的射击对越军毫无影响,高声喊到:“停止射击!”“不要打了!浪费子弹!”

“距离太远了!”

是啊!距离太远了,800米的距离,又是无依托射击,就是给你200发子弹,你能打着一个人就算不错了!可那样有什么用呢?后勤要给你们送多少弹药啊!

“重机枪给我打!”连长狠声的叫到。

重机枪的班长哭丧着脸说道:“连长,我们的枪架在地上根本就看不出去啊!”

“那你不会高架吗?妈的!笨蛋!”连长急了。

“高架”是我们重机枪另一种架枪方式,它适用于对空目标射击,如果遇到空中袭击,重机枪高射是步兵连唯一的防空武器。

可那个地方适合重机枪高架的位置也有限,它不是象我们单兵,随便找个位置就可以射击,而是要找到牢固的地面,上面又有开阔的视角的地方才适合架枪。

“董存瑞找地方放炸药的镜头”出现了――重机枪班的战友们四处在找寻着架枪的地方,可那枪不是被树木挡住,就是在松软的地面和斜坡上架不稳。

“越军又跑了!越军又跑了一个班!”

看着越军逃跑,战士们都急,除了一挺重机枪找到了位置在猛烈射击外,仍然有战士在举枪射击。

“六0炮快用炮!”连长也着急了!

“用炮!”是要炮兵进行射击准备的口令。炮兵射击哪有步兵用枪射击那么方便,步兵举枪就射!炮兵可不行!他们要固定炮座,稳定炮身,然后测距瞄准;其他人还要给炮弹装上引信,准备好炮弹。这一套动作就需要一分钟,炮弹飞行还需要几秒钟,等你准备好了,越军也跑了。

再说那地方哪有用炮的地方啊,整个连队被森林盖住,很难找到缝隙把炮弹射出去。

大家也许不知道,当时配发的六0迫击炮炮弹全部都是瞬发引信,即碰上东西就爆炸,哪怕是树叶也会爆炸。在那样的密林中,谁敢打?弄不好炮弹一飞出去就碰上自己的头上的树叶而爆炸,还不把自己给灭了!

好不容易两门六0炮找到了位置,做好了准备。

连长一声“打!”

炮弹飞了出去,可两门小炮能拦阻敌人的逃跑吗?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越军逃跑,他们一个班、一个班的掩护撤退,很有组织,也很灵活,看不出是溃散,而是有组织的逃跑。

越军是有能力逃跑的,他们仗着对地形的熟悉,灵活地在山地间逃窜。

看过一部叫《深入敌后》的美国片,讲的是一个美军领航员落入了塞族武装的敌后,塞族武装成群地在追杀他,他跑掉了。我想这完全是可能的。只要有逃生的欲望,只要有逃生的毅力和平时训练的基础,是能够做到的。

越军就是在我们的火力追击下逃跑的。可见他们平时把撤退作为了训练科目,而且准备撤退的路线选择的也很好。

我们的拦阻射击没有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威胁,因为我没有看到直接命中敌人。

我们也无法与我们的友军进行联络,我们没有他们的频率,也没有识别呼号,就是我们用的无线电能喊通他们,他们也不敢轻易相信我们的内容,他们更不知是谁在和他们通话!

想到这里,我回忆起那幕,感觉遭透了!压根我们在战前就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和准备。

训练和准备什么?那就是――协同!前一线分队的协同作战!尤其是师与师级的前线分队协同。

由于不是一个师的建制作战,等我们把我们看到的情况通报给我们的上级营指挥所,营到团、团到师、师指挥所再向友邻师通报、友邻师指挥所再到团、团再下达到所在进攻的前线连队,你想想,那会儿越军会跑到了什么地方?

“越军早就跑的没影了!”

咳!什么是“黄瓜菜都凉了!”我看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看着越军从我们眼前消失,看着自己的友邻部队没有打到敌人的要害,弟兄们的心里别提有多么的难过!是我们追击的不及时吗?是我们手中的武器不先进吗?是我们没有很好的通信工具吗?是我们的指挥系统落后吗?我说不准确,但我有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是:我们协同太差了!按现代时髦的语言说:是我们在一线的部队没有沟通,一线作战的部队缺乏必要的信息。

信息的传递需要有一个“渠道和通路”,在这个“渠道和通路”上,要保证信息秘密地、有效地传递,互相识别尤其显得非常重要。可我们那时除了在手臂上系白毛巾以外,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更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进行友军识别了,没有好的方法互相进行识别,你还指望互相传递信息吗?

算了,不去研究这些理论问题了,这些问题留给军事家们来研究吧!

没有密切的协同,前线作战的分队就不能很好地通报敌情,就不能很好地配合,也就谈不上什么相互支援了。

我们的友邻部队经过艰苦的战斗后,终于登上了登朱高地,占领了越军的防御阵地。看得出友邻部队在进行阵地清剿了,他们沿着战壕搜索,谨慎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点。

我想,阵地上肯定有被我军击毙的越军,那些越军是为了掩护他们主力部队撤退而被击毙的,他们来不及撤退,就是要跑,也会被我军战士的追击火力消灭,犹如我们第一天的战斗,火力追击逃敌!

跑不掉啊!往哪儿跑?距离实在是太近了!我想战后,那些被击毙的越军也一定会被越军方面授予什么荣誉的称号,因为他们的行为也是为了掩护“战友”啊!

看着友邻部队的战友攻上了登朱高地,我们收拾起了自己的武器。

“撤!回266高地!”连长高喊了一声。全连战士扭头向266高地走去。

连长边走边发牢骚:“打他妈的什么仗!敌人都跑了!”

“如果他们出去一个班,从右面上去,把那小路守住,越军往哪里跑!”他自言自语,又象是在和我们讨论。

是啊!他发牢骚不是说我们友邻部队,而是看着越军从自己的眼前跑掉――窝火!

派出一个班守住小路?那是你旁观者清嘛!进攻的部队能看见右后边的小路吗?他们看不见!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一点:‘山岳丛林作战,贵在小群多路的出击!’这一战术要点。

上级没有要求我们继续进攻或者说是继续前进,而是要我们回到266高地待命,也没有要求我们去攻打村庄或者城镇,而是要我们继续在这些山头上留守。目的就是要我们保障我们军主力的右翼安全,保障我们军主力向敌纵深进攻的顺利。

可我们那时哪里知道这些深奥的作战方案?这都是我现在才明白的道理。

撤吧!回到266高地已经是下午3、4点了。连长要求大家隐蔽、迅速地开始构筑工事,在高地上进行防御待命。

兄弟们挖好了工事,已经是累的筋疲力尽,再也无力动作了。大家都爬在自己的工事里,静静地休息。

疲劳加上饥渴,让我们很难受。不是没有吃的,是我们已经连续三天吃那压缩饼干,喝那带着“药味”的凉水,看来这天晚上又只有吃饼干了。

连长看着大家难受的样子,为了不使自己连队的战斗力有所损失,他带头吃起来饼干。这就象电影《上甘岭》里的连长带头吃饼干一样,不同的是《上甘岭》里的八连长吃饼干是因为没有水咽不下去,我们连长吃饼干,是因为大家吃饼干吃腻了吃不下去!

两者不同,但同样是吃饼干,只是我们比上甘岭升华了,因为我们还有水,我们的饼干更营养、更丰富。要么说过去的老电影拍的好呢,因为他们更真实!想想拍《上甘岭》这部电影时,上甘岭战役刚打完还没有几年啊!

“吃吧!不吃哪有战斗力!”

“李云龙、伍达正!给我吃!这是命令!”连长命令着一些吃不下饼干的战士。

黑夜又向我们袭来。

连长派出了班哨,在连阵地的周围布置好了警戒,可他仍然不放心,命令二分之一的人担任掩护警戒,二分之一的人休息。

这可是来到越南的第三个晚上,黑夜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恐惧的。这不是象小孩子,遇见天黑就害怕。而是夜晚会给我们的观察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我们要时刻睁大眼睛,看着前方,竖立耳朵,听着周围,防止敌人的突袭。

这天晚上我们的警戒比前两夜都严,因为我们是在敌的前沿,在我们的右翼就有越军活动,没有谁敢马虎,就是本该休息的战友们也都加入了值班的行列。

我们同样是裹着那件雨衣,卷缩在工事里。那件雨衣成了我们的宝贝,成了我们夜晚的被褥,谁也离不开它。虽然天没有下雨,但仍然很冷。

经过漫漫的长夜,天终于亮了起来。

大家仿佛也开心了许多,还好,昨晚并没有遇到什么更多的麻烦。战友们能看清了眼前的一切,不再象晚上那样紧张了。

连长传来命令,让三分之二的人休息,三分之一的人继续担任警戒。许多人又开始闭上了眼睛睡了起来,我也一样,抓紧时间,尽量恢复着体力。


1979年2月20日这一天上午,由于接到敌情通报,我们右前方的高地上有越军防守,因而我们的阵地管理非常严格,不准走动、不准抽烟、不准高声说话,每个战士只能呆在自己的掩体里。

此时,我们这只连队所有人已经三天没有吃过粮食了,全靠饼干和水来补充体力。

由于我们整个野战团在不停的战斗,一个后勤处要供应三个步兵营的食物,三个步兵营又在不停地运动,只有供应饼干最省事儿!我们没有大米、没有面条、更没有馒头和面包。罐头就别想了,所发的罐头在战前全给丢了,现在后勤没有罐头给你了!

为什么?罐头那么重,要派多少人送罐头才能满足连队的需要啊!更别说这是在前线,暴露了目标你就不怕越军的炮火吗?

我们没有多余的食物,只有饼干!也许上级早已知道,这样无疑会对部队的战斗力产生很大的影响,逐派出后勤分队为我们补充食物。补充什么?他们派出民工偷偷地给我们送来了苹果!

这天上午,后勤送来了一袋苹果,数量很少,还达不到每人一个。是啊!人家后勤送苹果,还会数数你们前线有多少人吗?战友们在掩体中互相传递着。

几十个苹果传到大家手中,已经使我们所有的战士感谢万分了!苹果!――“这是祖国亲人送来的苹果呀!”送苹果的军工向我们传达了祖国人民这一问候!

是的,这是祖国人民送来的苹果!这一点没有谁怀疑!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8-27 1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部队里什么时候有水果供应?就是你那点儿伙食费,每天4毛1分钱的伙食标准能吃苹果吗?不是祖国人民送给你的还能从哪儿来?

战友们手里拿着苹果,虽然没有象电影《上甘岭》里的志愿军那样舍不得吃,但也够珍贵它了。

由于数量不够,大家一人咬一口的传递着。就是那一口苹果,也足以让我们精神为之一震!

我们感谢后方的祖国给我们送来的苹果,同时也对自己的祖国产生着思念。此时的祖国人民都在干什么呢?此时的祖国又是什么状况呢?是象抗美援朝时期那样,全国人民齐动员支持前线吗?我们家中的亲人又在干什么呢?

我们吃着苹果,或多或少的人一定在思念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

我也一样,由于没有新的命令下来,嘴里又是祖国家乡苹果的余味,不免使我想起了家中的父母。

战前,父母积极地支持我走上前线,此时难道他们就不为儿女担心吗?若干前线儿女的父母不思念他们的骨肉吗?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一个父母不在思念他们的儿女,没有一个妻子不在思念他们的丈夫,没有一个儿女不在思念他们的父亲,没有一个兄弟姐妹不在思念他们的同胞骨肉!

我们也一样,我们想念家中的亲人,我们想念我们的祖国,我们想念那生我养我的土地!

可我们相互之间没有通信,没有可以联络的方式,更没有时间聆听来自祖国的信息,因为我们还要战斗,我们还要进攻,我们还要为祖国惩罚那些忘恩负义的家伙!

理论上讲,上级接到我们连队的那台电话机是可以打回国内的,甚至可以说中央军委主席他要和我们前线通话都是可以做到的。不要说可以打回重庆,更可以接回你的家中,因为都是军线。

可这是在战时,通信线路就一条。你以为还是在连队的驻地,向上级报告一下,给你个特批,你就可以打电话回家了吗?完全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别说是一个战士,就是一个师长也不会在那个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

我看了看连长身边的那台磁电式的军用电话机,想起了在北边一千多公里外的家中那台电话机。如果在平时,只要我拿起话筒,摇动摇把,通过我们军中那些可爱的军妹妹甜美的声音,就可以把我的电话转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可是现在,我只有把我所有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都藏在心里。

电话机又响了,那是在上午十点,连长接到营指挥所通知,要连长到营指开会。连长带上通信员和两个战士离开了我们。

会议很快结束,接近中午时分,连长回到了连队,并向各排传达了会议内容。各排长、配属分队的班长都聚集到了连长周围,聆听着连长下达的作战命令:

“各排长注意!今天下午15:00时,我营奉命向当面215高地之敌进攻,215高地有越军守敌一个连,是192团一营营部所在地。我营由三连担任主攻,从215高地北面突击;我们连担任助攻,由215高地西侧进攻,一连担任营预备队,在三连后跟进,必要时接替三连进攻!”

“协同动作是:15:00时正,炮火准备,由师炮群对当面215高地之敌进行打击,30分钟后,炮火延伸至349、402高地,打击逃敌和阻断敌人退路,随后我们开始冲击!与三连密切配合拿下215高地!”

“我连由三排担任主攻,二排担任助攻,一排担任预备队。炮火准备后,我连按三排、二排、重机枪班、一排、喷火班、60炮班、炊事班的顺序出发!”

连长指着手中那份被塑料皮包着的地图比画着,讲解着。

他同时要求各排迅速完成战斗准备,严格阵地管理,不要暴露目标。由于敌阵距离我方距离较近,要求我连所有人员在我师炮火准备时注意保护自己,不要产生非战斗减员。

215高地,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头,不管是从标高还是从面积都无法与我们第一天攻击的滩头阵地相比。它在我们所处位置的右前方,直接控制着我军向敌纵深坝洒县穿插的必经之路。

它的背后是349和402高地,从谷柳到谷珊的公路就在其后,那也是老街通往坝洒的主要公路。

从我们的阵地到越军防守的215高地,直线距离不超过800米。高度还比我们驻守的266高地低,我们完全能够远距离俯视215。

215高地上顶部相对平缓,周围绿郁葱葱,灌木和林木都有,完全被植被覆盖,根本看不到有越军构筑阵地的痕迹,也看不到有越军在防守。

在215高地的两侧有两条延伸的山脊,很象一个“人”字型,顶上是215,左边的一条腿向东,朝向我连,另一条腿向北,朝向三连。

在敌我两阵之间,有一条机耕路横在我们的山下,机耕路旁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深度不超过0.5米,宽度不超过10米。对我们进攻形不成障碍,只要我们过河后,就能迅速登上215高地左边这条山腿的无名高地,沿着山脊向215进攻。


顺着机耕路往左再往前的山沟里,坐落着一个村庄,名字叫“早外”,地势相对平坦。村子里的房屋都是用茅草盖的屋顶,大小怎么也有40户以上的人家吧!

村子里冷冷清清,由于战火纷飞,早已不见人烟。

全连的战士都接到命令,隐蔽起来,积极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就等着炮火准备的那一时刻到来

我们要进攻的路线也非常清楚,跃出战壕,下到山下,穿过机耕路,跨过小河,登上215高地左边的山脊,顺着山脊就能向215高地进攻了。

正当所有的战士们都在静静的等待炮火准备的时候,突然有人报告,发现一名越军朝我们走来。报告人是我的老乡何崇宾,他是二班副,此时担任全连的观察哨,拿着连长的望远镜在右侧的一个隐蔽处观察。

这一报告引起了全连的骚动,大家纷纷抬头,都想看清这个大胆越军的动机,并将枪口都对准了来人。

“不准搞!”

“谁也不准开枪!”连长重复着他的命令。

所有在前面的战士都压低了身子,互相传递着连长不准开枪的手势。

这名越军背着武器,慢慢的走着,不时地抬起头来,眼睛东张西望,在他身后的山头上还有徐徐的炊烟升起。

这小子要干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一排长,干掉他!”连长下了命令。

连长让大家不要动,那是为了隐蔽,不要暴露全连的目标。命令一排长动手,那是由于一排长是全连的射击标兵,特等射手,只有他能够胜任这一任务。

“拿只半自动给我!”一排长向旁边的战友伸出了手。

一排长名叫李永贵,云南墨江人,个子矮矮的,皮肤黑黑的,可射击相当准确。不要说百米之内说打你的鼻子决不会打着你的眼睛,就是对200米外的运动目标射击,也是弹无虚发!要么怎么会是射击标兵呢!

“排长,这只枪好用!”一班的一名叫普九的彝族战友递上了手中的半自动。

“有没有误差?”

“没有,标尺一瞄哪儿打哪儿!”普九答道。

“晓得喽!”矮个子排长自信的答道。

可能会有人说,叫个狙击手用狙击步枪一枪就给毙了,哪有那么麻烦?

可在那个时候,有什么狙击步枪啊?所有的士兵只有在电影里见过那玩意儿!我军的装备里根本就没那东西!

战前扩编时,说到装备问题,有人对“56式半自动”步枪是否适用于作战提出了疑问。认为步枪不适合丛林作战,也不适合进攻战斗。但也有人反对这一观点,认为步枪对精确目标的打击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步兵班里必须保留步枪。

我弄不明白是由于经费的问题还是由于作战的需要,“56半”仍然在我们手里。所以,我们每个步兵班都有三只“56半自动步枪”。

今天,如果有人问我,你认为是何种原因呢?我会回答:“那是由于战场的需要!”也许今天这种武器早已从我们的步兵班的装备中撤去,换上了更新式的狙击步枪,但是,步枪在作战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那名越军向早外村方向走着,目光警惕,是侦察兵?不象!是下山找食物的?也不象!是送信的?还是不知道!大家在心中猜测着。

李永贵排长估计了一下距离,有200多米远,他定好了标尺,在掩体上做好了依托,稳定了一下枪身,接下来是静静地瞄准。

“啪!”一身清脆的枪响后,越军并没有立即倒下,而是楞了一下,拔腿就跑!

子弹打在了越军前一米的地上,一股尘土冒了起来,惊动了这小子,他知道有人在向他射击了。

“啪!”紧接着又是一声枪响,这小子摔在了地上,身上的自动枪摔出了很远,趴在那里不动了。

“打着了!”有战友兴奋地喊着。

几秒钟之后,这名越军又动了起来,他努力地移动着身子,向旁边山脚下的树林中滚去。

“没死?打伤了!他滚进了树林。”老乡何崇宾报告这一情况。

怎么没有一枪命中?不是射击标兵吗?不是弹无虚发吗?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8-27 1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在靶场!你以为打人象打靶一样那么容易呀!你以为是用现在的79狙击的光学瞄准呀!又不是象现在电视里播的特警打100米内劫持人质的罪犯,那可是用步枪对200米以外的运动敌人射击!能用两枪把他击中就够神的了!

第一枪一排长多取了些提前量,或者说没有想到那小子走的那么慢,子弹打在了他的前面。可他一跑,速度刚好与平时训练的移动靶一样!这第二枪补的可真准啊!

“继续监视!只要他出来捡武器,就干掉他!”连长又发了话。

自那以后,这小子就再也没敢露头,一直躲在林子里。

全连战士注视着前方的高地,静静的等待着上级的炮火准备。


15:00时正,我们只听着头上一群巨大的声音传来,就象是一群飞石从你头上掠过,又象是一群黄蜂,呼的一声,狠狠地砸向了对面的山头,一声巨响!真是地动山摇!连我们待机的266高地上都能感觉到那爆炸的震撼!

强大的气浪滚滚袭来,甚至都能感觉到那灼人的热浪!

我们听不见火炮发射的响声,这突如其来的爆炸着实让我们吃惊不小,那一群炮弹飞过的瞬间,那爆炸的威力,以及那震撼的声响,都让我们毫无准备,感觉就象是炮弹落到了自己头上。

爆炸的震动使得我们不得不将身子离开地面,以减少那震动带给我们的冲击,我们本能地都把头埋进了自己的双肘之间。

那爆炸的声响我无法描述,既不是“轰”的一声,也不是“轰隆隆”的一片。那感觉就象小时候和小朋友玩打仗游戏,对手抓了把小鹅卵石向你洒来,你一低头,一群鹅卵石从你头上飞过,然后落在了你身后的水泥地上,“哗啦啦”响了一片!对!就是这样的感觉,包括那炮弹从你头上飞过都是象一群石头飞过那样的声音!

随着那滚滚的热浪,一片片黑烟升起,弹着点完全覆盖了我们前面的高地。

齐射!集速射!又是齐射!

好半天我们才能听到了后方传来的炮声,前方的爆炸声和后方传来的开炮声交替响应着,看着那炸点一处处开花,真有说不出的痛快!

这也就是122榴和130火在射击,平时看着那炮弹也没有多大,怎么落在地上威力的那么大呢?

即便我入伍已有两年,但在平时训练中,我从没有参加过正经八百的步炮协同演习,我想我们连队大部分人都没有参加过,平时的训练,最多就是营炮连打一打,再不就是团里的100迫击炮打两发。没有谁和师炮团玩过。即使有人参加过大规模的演习,在演习时的步炮协同也不会让你们步兵距离弹着点那么近!炮兵也不会打那么多炮弹,最多用一个连打两个齐射表演一下,而且还要让你们步兵趴的低低的、远远的。

毕竟演习是要注意安全的。

要么说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在要炮火支援时,炮兵会犹豫呢?不得已,王成英雄喊出了“向我开炮”的口号!那不是王成想让炮兵打近一点吗?炮兵敢打吗?什么是“近”?200米以内就算是向你开炮了!

现在的实战终于让我有了深刻的体验,体会到了那火炮真正的威力,为什么说它是“战争之神”呢!为什么老兵会怕炮呢?那是慑于它的威力!那是慑于炮火打来你无处可藏!

前方的高地瞬间成了一片火海,有的树林燃烧了起来,可更大的火焰来自于早外的村庄。

真是炮弹不长眼睛!也许是一发炮弹偏离了方向,落在了村庄的周围,火花引燃了茅草屋。瞬间早外村庄成了一片火海!

大火劈劈叭叭燃了起来,火势凶猛,浓烟滚滚,加上炮弹的爆炸,真是火海一片,硝烟弥漫啊!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为那炮兵的火力叫好了,因为我们要时刻准备战斗,时刻准备出击,大家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前方的目标上。

大家心里想着:这样的炮火打击,越南人还挺的住吗?我们那么远都感觉到害怕,更别说这炮弹是落到他们头上的!别说没有炸着你,就是震也会把你给震晕了,我们上去就是去清剿吧?那可是太好了!

早外很快被烧的干干净净,随着村庄火焰的逐渐熄灭,30分钟的炮火准备也很快结束,连长的电话机里传来了上级的命令!

“出发!”连长一声令下,全连战士跃出了掩体,向山下冲去!

第四集【攻坚不能停止】(完)


我想说的话

各位网友,中篇[红河波涛]的前四集我写完了,不瞒大家,最后2000字是我今天晚上才写完。有网友说:你这是吊胃口,怎么不一天多贴出一些?这不是我有意要这样做,一是我写不了那么快,虽然现在打字的速度有提高,但回想往事还是需要时间的。二是网上的排版不允许那么多字,好象超出了12000字就贴不上了,这点我不能肯定,但字多了一定是不行的。

在这,我首先要感谢各位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也要感谢网友们对我的帮助和建议,有很多人提醒我写错了字,有很多人帮助我弄清了一些问题,所有这些我都会在文章中改正过来。

中篇的四集与上篇的篇幅差不多长,确实费了我很多力气。主要是战斗的情节太不容易回忆,战斗本来就是高度紧张,又事隔那么多年。我至少在写中篇的时候与战友聚会了三次以上,还不停地给战友们打电话,请他们帮着回忆我们那些天所发生的事。

为此,我也专门和老连长及战友去了趟河口,主要是感受当年的气氛,找寻当年的足迹,自从那天晚上黑呼呼地过了河我就再也没去过那个地方,我太想去了!除此外还去看了看我那些牺牲的战友,很多年了,他们一直睡在那里。

不容易啊,原来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现在不抓紧,以后说不定又走不动了!

此行还得到了“燃烧的血”网友32688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我的云南朋友的积极帮助,在这我借此地表示大力感谢!

中篇写了四集,可回过来一看,才写了三天发生的事,又让我丧失了信心,还有那么多内容要写啊?

因而今天这四集贴完,我不敢再作承诺。有网友说:是不是又要我们等三个月啊?我在这里要说:或许时间更长吧,因为确实写的有点累了,我需要休息一下。

但我不会忘记你们!我会继续努力写下去的!要说我有什么承诺?那就是――我要把他写完。一直写到:

所有回来的人都见到了他们的母亲;

所有牺牲的烈士都埋在了祖国;

所有被俘的战友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所有负伤的战友都重新站了起来!

有些网友对我现在的情况也很感兴趣,我也简单说几句:

我现在既不是当官的,也不是大款,而是自食其力的纳税人。和大家一样,要为家庭、儿女而辛勤地工作。

很多人也对我的“回忆”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我想说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是百分之百的真实!有没有假呢?肯定有,起码我的名字就是假的。

最后,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两幅广告照片,一幅回忆照片,一幅战斗照片,都是我本人的照片。第一张是我85年的一张训练照;第二张是我们连队在前线的真实照片;二张照片都是我的小兄弟帮我设计制作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再次谢谢大家了!

祝大家生活愉快!幸福!

风牌575

2005年8月27日星期六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8-27 12: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67军因为5.31惨败还搞出一个十年对越战争绝无仅有的事来 搜索引擎   



老山前线那拉口子战区211高地是1军在1985年2月11号拔点夺下的阵地,67军1985年5月18日与1军换防后,接守了这个阵地。13天后,1985年5月31日凌晨5点10分,越军第二军区对立足未稳的67军突然发动“M-1”进攻战斗,对老山战场全线猛烈炮击。密集的炮火准备持续了45分钟。5点55分,越军炮火延伸,越军982团4营兵分两路对211、156、166三个高地实施攻击,同时越军982团5营在140、 142高地实施佯攻。越军在猛烈准确的炮火掩护下以优势的兵员迅速领了211高地的1、2号哨位,在上面坚守的一个班的士兵大部分阵亡;1号哨位的战士李林海被越军俘虏,这是两山轮战中国军队唯一被俘的军人;班长鲍虎民放弃阵地跳崖后在草丛中潜伏7天后溜回了友邻阵地。越军随后在炮火掩护下多次对140、156、166高地再次发起冲击,直到夜晚9:30分,越军停止进攻。211高地并不大,与越军驻守的227高地接连,整个211上面就仅仅布置三个哨位,换言之,越军成功占领了211高地。

当天67军在对昆明军区与总参汇报中说211高地仍在控制中。但时任总参作战部长的隗福临中将表示要亲自去老山检查工作,要67军从211高地叫个战士下来谈话。

67军没办法了,于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

当时的199师师长郑广臣少将(后在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位置上退休)反对冒险出击,认为部队刚接手阵地,对战场情况、地形、敌情都不太熟悉,应该让部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郑广臣说,首战非常重要,不打则已,打则应该必胜,应该在有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首战。郑广臣的意见非但没有采纳,反而还被67军参谋长粟戎生指责为“畏战”、“动摇”。粟戎生到军长面前告了师长的状。军长一气之下,解除了郑广臣的指挥权,让粟戎生越过199师师机关,直接带军部机关组织199师595团进行反击。

还有个题外话,粟戎生本来是新提拔才一年的200师师长,战前靠疏通高层就火线提拔当上了67军的参谋长,他的镀金之旅也成了199师官兵的悲情之旅。67军惨败后粟戎生在军参谋长位置上了窝了五年,1990年被平调总参军务部副部长赋闲。

“杨家将”倒台后楚青托粟裕大将的老下级军委张副主席,把粟戎生提拔到他父亲的老部队24军任军长。1997年11月又被提拔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机关、内务、外事活动)。1999年当了十一年少将后晋升中将军衔。据说“粟戎生同志在工作中结合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余项。粟戎生同志还是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1985年6月1日,67军由粟戎生组织595团1营在255高地集结伺机向211高地进行反冲击,副营长王朝栋负责一线指挥。凌晨,在倾盆大雨的掩护下第一突击队在的带领下向211出击,与此同时,在一连二排长王忠远带领下的第二突击队从908高地上向 211高地出击。为避免过大的伤亡,采用“添油战术”按照先共产党员、班长、共青团员的顺序先后组成战斗小组分别出击,二个突击队通过一片凹地直扑向 211高地的1、2号哨位。与此同时,211高地上的越军发现我军的突击队,于是战斗在一瞬间就打响了。居高临下的越军立即向我投弹扫射,密集的子弹象倾盆大雨瞬间而至,同时呼唤炮火对我冲击路段进行火力封锁,我方的炮火也向211高地作压制性炮击。

在255、 211高地上面,双方的炮火打成一团,弹雨横飞。在这段泥泞的冲击路上,有两个副班长先后被击中当场牺牲,在211山脚下的一块5米高的大石下,10余名突击队员牺牲在那里,鲜血与雨水混杂在一片泥泞中,逐渐僵硬的尸体任凭雨水的冲刷。这块大石与我军固守的211高地3号哨位仅15米,剩余的突击队重整后从3号哨位向1、2号哨位出击。在211高地和越军227阵地的接合部,双方又打成一团。在一轮惨烈的战斗后,1、2号哨位相继被收复,在227上面的越军立即进行了增援。随即,刚占领211高地1、2号哨的我突击队就被越军包围。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突击分队被压了下来。幸存的8名突击队员退到3号哨位,8个人中还有5名伤员。越军的炮火极为猛烈,从255通往211的道路被完全封锁,增援部队上不去,上面的8名突击队员也下不来,在211高地3号阵地硬挺的几天后,5名突击队伤员先后死去。在其后的战斗中,越军在1号哨位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吊起我方阵亡军人的尸体示威。事后查明,被吊起的阵亡者为595团1连的副连长贾柯。越军的行动激起了我方指挥员的怒火!于是,前一批突击队倒下了,后一批突击队接着上,反反复复67军前指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地向211高地冲击。

在861 电台里,不断听到我方突击队呼喊占领了1号、2号哨位,但其后这些冲上去的突击队大部分不是牺牲就是身负重伤。这时候,双方的炮火都覆盖到255、211 高地上,伴随着炮弹的撕裂声是我冲出去的突击队一批接着一批地倒下,炮火实在太猛烈了,而211高地上的越军也占有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许多发起冲击的突击队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就在满天弹雨中倒下,3连组织3个突击队向上冲,到次日下来,只剩下2个人。为保证在总参作战部隗福临部长到来前夺下211高地,直到最后时刻,前来增援的部队中595团三位副营长在67军参谋长“不惜一切代价收复211高地,三位副总理在中南海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的命令下带着最后的通讯员冲上山顶……

从6.2到6.11,十天的战斗中双方的炮火太猛烈了,我方的突击队员根本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而前指的指挥员还要持续地派突击队上。在根本就不可能夺回211高地的情况下,67军还是投入了大量的兵员和弹药对211进行不惜任何代价的反复争夺。战斗中,由于越军猛烈炮火的封锁,我方阵亡人员尸体无法抢回,尸横遍野的情景极为凄惨。67军前指下达死命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为此199师还进行了几次掩护性的攻击。在11天的战斗中,67军199师595团损失惨重:2个营被越军打垮,团连建制完全被打乱,为了增援595团,作为师预备队的597团3连也在毫无胜利希望的冲击中损失惨重。120多名突击队员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11高地上,轻重伤员不计其数,在211高地附近的大小数百个山洞石隙中到处都有我方突击队的伤员,只是当时我方并不知道他们还在坚持还在等着我们的医生去抢救。这次战斗后能自己撤回出发阵地的突击队员不到十分之一……整个595团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无法再执行作战任务,被调离前线休整。为接替595团,济南军区在山东紧急组建了598团(三个营分别来自598团、599团、600团、团属炮兵连来自76师)接替595团。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5-8-27 12: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地形上看,211高地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但因为211高地是67军从1军手中接过来的,67军首长就认为不能丢失,将大量的有生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送入越军的炮火中,6.11之所以惨败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67军199师595团在211高地失利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全军一片哗然!然而对那次战斗中阵亡的 595团人员来说,遗憾不仅如此,在这些在身前已经为国尽忠的官兵中,大部分人身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荣誉。在济南军区轮战部队近百位被授予一二级英模和荣立一等功的烈士名单中,除了贾柯外,鲜见在6.11战斗中阵亡的595团官兵名字。

199 师全师上下对67军军首长极其愤怒,一大批干部战士联名告状,告到军委总部,指责军参谋长不听部队的意见,纸上谈兵,造成部队首战的严重失利。总部先后派总参军训部长石侠等人前往调查。调查后肯定了并非199师领导惧战,而是当时军首长不能正确的判断敌情我情,越级指挥,失利后又把责任推给师里是不对的,对67军提出了严厉批评。粟也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带着军机关的人撤回了军部。199师师长郑广臣恢复了指挥权,以后的战斗就由199师师部组织指挥了。

郑广臣组织199师开始熟悉战场、熟悉当面越军战斗特点,整理部队,开展针对性训练。一直到三个月后的9月8日,199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17个人组成的突击队发起白昼奇袭,于上午十点沿3号哨位左上方一段悬崖下爬上越军占领的2号哨位,以两人轻伤的代价全歼211高地7名越军。其后越军报复性炮击,造成副连长原明左眼受伤失明,突击队两名班长受伤后在送往救护所的途中牺牲。

67军因为5.31惨败还搞出一个十年对越战争绝无仅有的事来。一个在211高地幸存下来的枣庄籍战士,早饭时进入军指挥所的饭堂向粟戎生开枪。粟躲得快藏在了餐桌下面,没有受伤。粟的警卫员却被打死了,67军军长张志坚肩胛骨贯通伤,当场还打伤10 多名官兵。整个场面大乱,都以为是越南方面的特工队摸上来了钻进前指偷袭,几天后都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而这名战士从现场全身而退,几天后才在军指挥所后面的水窖里发现了他自杀了,还抱着冲锋枪,由于时间长人已经炮得发了,很臭很臭。67军又一次被全军通报。

事发后中央军委、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以及济南军区纷纷派要员来67军前指调查事故原因,张志坚在医院接受调查时哭着说:我没有想到自己的战士会拿枪打自己的军长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38

帖子

4860

积分

游客

积分
4860
发表于 2005-8-28 23: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利哈哈 于 2005-8-21 10:14 PM 写道:
怎么大海去哪了??
把你口袋里的钞票放我口袋,把我脑袋里的观念放你脑袋!骚扰电话:139-076-265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9-10 17:46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