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9|回复: 3

ZT拍摄技巧篇-有关景深控制的讨论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79

帖子

120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1
发表于 2005-11-18 14: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ZT拍摄技巧篇-有关景深控制的讨论

大家好,我是鹰笛,带着俺的C700又来这里看望大家了。今天想要跟大家讨论一下数码相机景深控制的相关问题。
控制景深的能力可以把抓拍者与高级摄影师区别开来
    对广大数码相机玩家来说,曝光的控制已经不是大问题了,因为数码相机利用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上的强大优势已经可以对曝光控制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各位玩家不致在这个问题上犯大错误。但是在景深控制上就不同了,目前还没有数码相机能够智能到接管景深控制的地步,虽然某些相机提供了场景模式来辅助实现这些目的,但这些目的是否能够很好地实现,还与摄影者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考虑到数码相机普遍存在景深过大的问题,为了更好实现景深的控制,大家仍须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和技巧。
景深控制的两个例子
    这里给出两个景深控制的例子。
    第一张是拍摄建筑时使用的大景深效果,从图中可以见到,近处的草地和远处的楼房都是清晰的;要想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显现,则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景深越大,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也就越高。
    第二张是拍摄花卉时使用的浅景深效果,除了花卉主体,背景得到了很好的虚化从而有效地突出了花卉主体。在一幅照片上,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景深越小,这种环境虚糊也就越强烈,主体也就更突出。但应当保证主体的清晰成像。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拍摄场合,对于景深控制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你在给女孩子拍照片的时候能够把背景拍得跟“化不开的奶油”似的,一定会大受MM称赞的。考虑到女孩子的肖像权神圣不可侵犯,这里就不贴人像拍摄中的景深控制实例了。
景深控制的相关概念
好了,闲话少述,这就进入正题(上面那些算是闲话吗?好像不算耶)。
先介绍几个概念,希望诸位有耐心看下去,因为这些都是景深控制的基础,在此之后就会给出对景深控制的技巧性的指导。这里考虑一个极度简化的镜头体系,即单凸透镜系统。

1、焦点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叫做焦点。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为镜头的焦距。

2、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扩大的圆形光斑,这个光斑的外圈就叫做弥散圆。当弥散圆的尺寸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模糊的,换言之,影像对应的物体落在景深范围以外。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在数码相机的CCD系统中,一般使用对角线的1/1500为容许弥散圆的大小。
3、景深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这就是说,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景深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前景深:DL1=FdL2/(f2+FdL)
后景深:DL1=FdL2/(f2-FdL)
景深=前景深+后景深
式中F为光圈数值,f为镜头焦距,L为拍摄距离,d为容许弥散圆直径。
我们回过头去计算一下开篇的两幅照片的景深大小。
使用的数码相机型号为Olympus C700UZ,其CCD的大小约为6*4.5mm,对角线长度为7.5mm,允许弥散圆直径为d=7.5/1500=0.005mm=5*10-6m。

对于第一张照片,有F=5.6,f=5.9mm,L=80m
前景深:DL1=FdL2/(f2+FdL)=78.8m
后景深:DL1=FdL2/(f2-FdL)=¥
即是说,这张照片可以保证从相机前方1.2米以外的景物是清楚的。

对于第二张照片,有F=3.5,f=45mm,L=1m
前景深:DL1=FdL2/(f2+FdL)= 0.008568m
后景深:DL1=FdL2/(f2-FdL)= 0.008717m
即是说,这张照片可以保证花卉附近约2厘米内的景物是清楚的。此时必须注意准确对焦,以保证主体清晰。

影响景深的几个拍摄参数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景深控制的几点技巧
1、获取大景深的方法
A换用焦距更短的镜头,使用广角端拍摄。由于一般消费级数码相机广角端焦距很小,在使用广角端时很容易获得大景深的效果;
B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额外说一句,光圈的数值愈大,光圈愈小,如8.0的光圈小于3.5的光圈;
C增大摄距,远离拍摄主体。

2、获取浅景深的方法
A换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使用长焦端拍摄;
B使用最大光圈;
C缩短摄距,靠近拍摄主体;
获取浅景深对数码相机用户来说可能是最令人烦恼的问题,这里就多说几句。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对于早期生产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使用相机本体来实现小景深是很困难的,原因在于那时的相机镜头焦距较短。即便如此,在多数的微距拍摄中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浅景深效果,这是与摄距较小密切相关的。但是在人像摄影中,尤其是全身入镜的情况下,由于摄距过大,仍然难以得到特别好的浅景深效果。此时具备长焦镜头的高变焦相机就比较适合使用。
如果你购买了3倍变焦的机型,也不用太过烦恼,因为如果你有足够强烈摄影欲望的话,总能省下钱去购买增距镜或干脆换一款相机了。呵呵,这个主意不错吧!
[color=Red].[/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18
发表于 2005-11-18 17: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搞那么复杂干什么?浅景深不外乎三样东西:

长焦镜头
大光圈镜头
大尺寸C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57

帖子

4877

积分

游客

积分
4877
发表于 2005-11-18 17: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活,顶一下
[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911/ZtcO_111.jpg[/img] 手鸡号更改为壹叁玖零柒伍叁陆零叁壹,保持联系哦~ R①③⑤ └┼┼┘ ②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05

帖子

3000

积分

游客

积分
3000
发表于 2005-11-29 22: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号号 于 05-11-18 05:16 PM 写道:
搞那么复杂干什么?浅景深不外乎三样东西:

长焦镜头
大光圈镜头
大尺寸CCD

::27:::27:::27:::27:::2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7-6 15:29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