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老丹

一路上聆听你的心语——年宝玉则之旅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38

帖子

302

积分

游客

积分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空间:http://lao_dan.blog.tiany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8

帖子

302

积分

游客

积分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空间:http://lao_dan.blog.tiany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8

帖子

302

积分

游客

积分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2: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空间:http://lao_dan.blog.tiany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31

积分

游客

积分
31
发表于 2007-5-31 13: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喜欢这些图片的色彩!
丹哥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8

帖子

302

积分

游客

积分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5: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兰州,已近黄昏,太阳仍挂在西面的山上,那日城市上空的空气少有的清澈。
面对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情不自禁又想起了仿佛远在天边的年宝玉则,沿程的人事和风景,一幕一幕在脑海回放。
又想出行了。
旅行的情感往往就这样,在城里熬着的时候,时时向往憧憬着外面的自由日子,不羁到疲惫的时候,又想回到熟悉的城市……将远处的风景与近处的城市互换,恐怕也是如此,离与合之间,无不惆怅着割舍不了的牵挂。
爱,到了分离,还是爱。
个人空间:http://lao_dan.blog.tiany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8

帖子

302

积分

游客

积分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6: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如果说几年前的玉树之旅,约七千里,大环线,那么,今年的兰州——合作——郎木寺——唐克——红原——阿坝——久治——达日——玛沁——贵德——西宁——兰州,约六千里,就是那次大环线内的小环线。那次,热情荡漾,几乎没有停歇的激情里程,满怀感激;这次,也不例外,但有更多时间在路上停留,让雪滋润干燥的肌肤,让阳光明媚心霾。在长长的凝视与对望间,心底之音,语如泉涌……
感谢读这篇文章的人。
个人空间:http://lao_dan.blog.tiany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8

帖子

302

积分

游客

积分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6: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空间:http://lao_dan.blog.tiany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95

帖子

5965

积分

游客

积分
5965
发表于 2007-6-1 0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丹 于 07-5-31 16:29 写道:

感谢读这篇文章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95

帖子

5965

积分

游客

积分
5965
发表于 2007-6-1 0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brother 于 07-6-1 00:24 写道:
感谢读这篇文章的人。...............................

年宝玉则这座雪山最早出现在东云同学赠送给我的04年第7期《中国国家地理》,这一期杂志卖的火爆同时也“毒害”了一代户外的驴,杂志策划了一期评选中国美丽的景点系列活动,其中年宝玉则出现在中国最美丽的雪山入选名单中。让我无法忘记的是画面中极为深遂的篮色,和倒映在仙女湖中的雪山,美的让人窒息。我还记得雪山所在位置:甘川青交界的青海省境内,我心目中世界的角落,一生可能不会到的地方。



    说巧也好,说命运安排也好,05年的3月来到大西北,业余时间只要能躲开酒宴,一般多呆在办公室里趴在地图合计着自己在大西北的FB计划,打发了不少的时间。今年五一节,和老丹商量着出行计划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年宝玉则这个名字。

就这么简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95

帖子

5965

积分

游客

积分
5965
发表于 2007-6-1 00: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博客 ┆ 搜索 ┆ 帮助  

文章背景   雪白   淡蓝   蓝色   淡灰   深灰   暗灰   淡绿   明黄    黑    绿   暗红   深蓝   鸭绿   靛青   褐色 A  宋体 黑体 楷体 仿宋 隶书 幼圆  二号 三号 四号 小四 五号 小五 >                                 鼠标双击滚屏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1最快,10最慢)    转为繁体   千年又一叹---西夏王陵探秘
作者:好百年 2007-05-27 21:54:16
标签: 西夏旅行
  

  


  



  上个世纪再上个世纪,也就是十九世纪,考古学上有两个重大发现。一个是十九世纪末,1900年7月的一个下午,湖北麻城人王园录不经意间推倒敦煌莫高窟17号“藏经洞”的哪堵墙,如何形容这次发现的伟大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了,事实上打开了一段尘封了近千年的历史画卷。

  其实,同样是在这个世纪,另一个偶然的发现,一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这一年被永久地烙在记忆里,使一个神秘王朝的历史开始被世人所关注;一通尘封已久的石碑,使一门新兴的社会学科由此诞生。时间是在180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普普通通的一年,清代晚期我国茂名的史地学家张澍以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又以其渊博的学识,考证出石碑为西夏时期刻立。从此,消失了数百年的西夏文字,开始被中外近现代学术界所识别,一个在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的国度,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成为一代代民族语言、民族古文字学研究者苦苦破解的谜团。

  五月的一天,接到在银川任职的老首长的电话邀请,三五知己驱车五百公里北上银川。沿着黄河古道谈古论今,时间过的很快就五个小时就到达目的地了,老首长是从江南来此地任职的,一阵寒暄后很快就找到了共鸣,哪就是在西北的历史文化沉淀,这在块中华民族母亲河流淌了万千年的神奇土地上,充满了有如莫高窟一般的文化传奇。在这块被西伯利亚气流挟持吹荡沉淀了亿万年的黄土高原之下,有如西夏国度一样的神秘为什么不会再被发现呢?

  西夏王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度,一个被蒙古铁骑冲击涤荡后在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与宋辽金鼎立马背上的西夏王国彪悍民族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这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当我们双脚踏上这块当时有八十多万平方公里疆土的国度时,当我们与沉睡了近八百年的这件守陵石象生零距离接触时,再去考证已被岁月抹去的枝叶末节还有什么意义?

  当最后一抹阳光从有东方金字塔之称西夏王陵塔身上逝去的时候,除了感受历史的沉重以外,一种历史的沧凉从心底升起。一代王朝就如此从历史中逝去,不留任何痕迹。一个彪悍的马背民族甚至连名字也从民族大家庭的名单上消失,毫无踪影。考古的惊天大发现相对于这个现今连名字也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民族来讲又有何意义呢?!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不代表新浪BLOG同意其观点或描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闭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2 01:0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